不為誰而做 / 只為圓自己一個夢
試想,在紛擾嘈雜的都市中,你可以騎著外型摩登的小徑車在高樓大廈之間馳騁,此時此刻,你擁有整座城市的悠閒。隨意停下雙腳,因為皮帶傳動設計,你可...
台灣經濟起飛,腳踏車從生活通勤的必需品,成了休閒運動的工具。因為通勤功能和機車大部分重疊,用不到的腳踏車就被閒置在一旁,還在騎的則沒太保養的用著。
這樣日常的車子約莫分成兩種:正在移動的,和停靠在路邊的。
正在移動的車子總是不太容易掌握。畢竟路上除了汽車之外,就是呼嘯而過的機車;像在沙丁魚群中尋找僅有一隻的鯽魚一樣,一不專注就會錯過。更何況人生至此,日常就是急忙在各個目的間轉移,根本無神分心去多留意擦身而過的事物。
所以,大部分的緣分,都在等待中發生。
等待排隊吃飯,就在機車堆夾縫中找尋;在等人的時候,就在建築物間防火巷裡搜索;走在路上的時候,就挨家挨戶的看看有沒有會讓自己多看幾眼的腳踏車。
但專注看著車子的視線,往往不是最理想的角度。因為車子之所以為車子,以及車上使用的痕跡和配件的選擇,都代表有個他,和這台車一起共同生活著,或生活過。和一台車兀自的相遇,可以隱約地感受到使用它的那個他的氣味,一個典型的身影。
如果更執著點,就在一旁等著吧!等著主人的出現,等著這份完整的結合和啟程。
偶而,我們能夠得到些許的幸運,能遠遠地注視著一個小小的身影,用類似自行車速度慢慢地往自己過來。然後又在一瞬間,用不到一秒的時間在眼前靜止,慢慢地消失在反向的車陣中。
能夠看到搭檔同時出現,方可稱作為完整。連貫的風格和穿搭,從人的髮型穿著到身上的飾品,藉由坐墊和把手做連接,延伸至車的顏色、零配件,甚至放在車上的購物袋或者公事包。就像是毛筆之於書法家,也許也像是食材之於善於廚藝的人。
也許這樣對車子本身來說是不公平的吧。車子也有他的獨立性,也有他自己存在的意義,有誰說一定要和誰依附在一起才叫做完整。不過我的目光總是會停留在已經和某個人依附一段時間的那些車子們。
記得曾經看過一本書,書中自述著作者蹲坐在東京街頭的路邊,用筆記本記載著每個眼前經過的路人,也許是穿著,也許是行進的軌跡,也許是面貌。在一個街區中的自行車,當和某個特定的人搭配起來的時候,往往也會有慣性走的路、固定去的小商店、固定見到面就會停下閒聊的人。想起來就覺得有趣,怎麼和小叮噹裡面家家戶戶的圍牆上的貓咪或者固定在哪個角落駐足的狗狗有點相似。
一座城市,一個街區,一條巷弄,一棵樹下,一台台靜靜地斜在那的車子們。如果我無法特意的遇見你,請原諒我。因為我相信萍水相逢,因為我相信驀然回首。而那車依然在那燈火闌珊處。
記得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