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下的宗穎機械 / 回憶起當年的熱情

2020.7.10 週五
世界上最後一間具有全品項的傳統銅焊車接頭工廠即將謝幕。這三十幾年來的自行車起落就像是一場長壽劇一樣,人來人去。即便市場是全世界,還是用最低調的姿態坐落在這裡,等著我的來訪。

和宗穎工業的緣起

過去在拜訪廠商的時候,會先抓一個大致的方向,然後開始在有限的路面寬度上,用自認為最快的方式到達目的地。要謝謝google map的出現,現在的我,會穿梭在複雜的田埂間,找到一個真正的最快方式到達。

宗穎,一間生產鐵製自行車零件的工廠。雖說是鐵工廠,卻生產著在自行車發展史中早期鐵製車架的關鍵零件:接頭。

自行車的外觀,總是會先注意到車架。車架的發展,用材質回推,是碳纖維,鋁合金,鐵。如果以結合各管材的技術做回推,就會是焊接和銅焊兩階段。在還是鐵加上銅焊的階段中,要產生出一個標準的鑽石型車架,焊接師傅會用像是塑膠水管的連接方式一樣,將連接的零件兩端插入鐵管,然後用火加熱,將銅條融化滲入零件和管子的間隙中,將其黏著住。

所以以上游製造商來說,鋼鐵管生產的廠商,會和接頭製造廠商不同,各司其職。而宗穎,就是全世界最後一家這樣的接頭製造工廠。

我運氣很好,在自行車界第一份全心全力的工作,就是做這樣的車架的工廠的業務,所以等於是宗穎的客人。因此常常往這裡跑,穿過鐵皮屋之間的巷子,穿過春夏秋冬的稻田,到了坐落在高速公路旁的廠房。廠房的鐵皮上,噴上了工整的「宗穎」兩個字。 這樣的產品其實是落日產品,要拓展市場幾乎不太可能,會買的就是會買,不會買的就是不會買。在市場上已經被歸類在復古設計的範疇內,套句常聽到的,就是只剩「情懷」。不論是這樣的車架,還是車架上的零件和對應的技術。


從鐵片的沖壓、成形到焊接研磨、表面處理,每一個這樣的零件都需要十幾個工段才能夠像是摺紙一樣的成為各自的形狀。

臨別前的畫面

這裡十年都沒有改變,不同的就是地上的籃子們,滿滿的都是已經完成加工,和等待加工的零件們。工廠其實沒有很大,如果大一點的鍛造機大概放兩台就已經緊繃的大小。這裡的機台幾乎都是簡單的沖床和加工機,聽著再熟悉不過的用大輪子帶動的沖床的起落聲,還有完成後被丟入籃子的喀拉聲,總是有種安心感,還有訂單的安心感。 走上了樓,照往例的燒了開水,相同的順序沖了一遍杯子和茶壺。聊著最近的量,和我離開前一間公司後的狀況,還有今年預計要收起來的計畫等等。我說,會做這個東西的只剩你們了,你們不做了,那我們該怎麼辦好。聊起這兩位老闆的分工,一個業務,一個技術。在當年那個只有一種車型的時代,從每個人都在做接頭等鐵車架零件,到現在只剩宗穎一家。林先生和陳先生聊著,過去當所有的人都撐不下的時間點時,是怎樣因為自己利用衛星工廠分工,只做好最後工段的設計存活下來。看著這樣傳統的產業,傳統的品項,雖然數量穩定,但是關於未來,好像也想像不出來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可能適當的時間點,讓客戶都能圓滿準備下,好好說聲再見。

曾經幻想過,復古的市場會永遠都在。喜歡的產品、規格品項可以在市場上再持續存在下去。這樣的幻想似乎在今年就可以停止了,隨著宗穎的結束。

順著來的路回去環中路上,因為也只有這條路可以回去。一如往常的是個夕陽時分,還是不要耽誤到人家下班的時間的好,做生意上班嘛,是吧。


延伸閱讀

看更多

靜靜的停靠在松竹寺 / 神明保佑的自行車

水流觀音寺前的一台自行車,在前籃中放了一頂香客贊助繡有寺廟名稱的帽子;車把手上也綁了條行車平安的紅布條,來讓人隨時感覺被庇佑,安心的過著平凡...

新設計單車零件,防疫杜絕COVID-19

大家應該都遵守著「待在家,不出門」的原則度過幾個星期了吧?趁著多出來在家的時間,我們來思考一下自行車的設計上可以怎麼樣更好的符合防疫的基本原...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