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會走到哪裡 / 巷口車的緣起

2020.5.18 週一
提到台灣的自行車,不知道大家心裡浮現出來什麼樣的畫面。放下品牌,放下價位,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正在被使用的車子和他們的使用者們,到底是個什麼模樣?

巷口車的我們,是自行車產產業中非媒體領域的從業人員。因此,除了台灣之外的自行車市場,對於世界各的民眾的自行車使用情形有多一點的接觸。每當聽人說台灣市場小,沒有自行車文化時,但是總覺得這並不是真的。

文化並不全是靠行銷的累積的結果,應該是了解自己的過程。就像是台灣的街頭招牌街景,若拿既有的美感框架來審視,會是一種結果;但是如果用另一種方式來了解我們自己,是不是可以找出「這個現況下的美感」,其實我們也不是很確定。台灣不是沒有除了本土品牌的自行車,只是人們太過於習慣他們的樣子而沒有發現;台灣不是沒有多元的自行車文化,只是文化還沒有被整理出一個條理,而無法被理解。

面對困難,總是要找到一個出口。我們面對到的困難,就是感受不到「台灣」「自行車」在「全球」的「明確形象」。

特別是「台灣」的部分,讓人有種在混濁的水中想要形塑卻無法達成的感覺。感受到這樣的情緒,我們總是想著想著就放著了。其實,這樣的感受和疑問,持續在某個軌道上延伸下去,並且加以統整歸納,也許能找到一個一開始沒有料想到的結果。

我們告訴自己,可以稍微放下期待地去做看看。這當然不是有效率和精準的解決方式,只是我們害怕太快下了定論。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嘗試著先做一個選擇:降低「現有主流,並有一定市場規模和佔有一定行銷預算的品項和活動」的比例。讓現有持續發生在自己周遭,但是沒有媒體關注度,或者沒有預算可以行銷的那些車子與人,經由我們現在的這個計畫,歸納出一個端倪。就像類型化電影一樣,在已經被定型的類型中,還是有真摯感情和嶄新創意的作品。自行車的主流類型中,雖並非沒有可著墨的地方,只是我們可能要先把現有資源放在比較弱勢的一方。也許有朝一日,原本不被重視的這些,可以成為新的類型;甚至將其重整成為一個純粹屬於台灣人自行車的多元樣貌。

我們都是台灣人,但是說到是不是真的完全了解台灣,總覺得沒有那麼有自信。在台灣,不論稱其為自行車、腳踏車、鐵馬或者任何名字,除了我們現在既有的印象之外,是不是有「他在那裏但是我卻不知道」或者「你覺得理所當然,但是我卻完全沒有看過」的可能。也許到最後,這些努力變成了一堆雜亂的資料;也許這個網站或者粉絲團乏人問津。即使是一個難以預期的結果,應該也值得我們去啟動這個主題,讓這些資料成為一個網路搜尋得到的連結。

我們的能力有限,但是值得我們去努力。也許,你說是吧。

看更多

用YouBike外送禮物 / 俄羅斯風格的Uber Eats

想從家裡騎車送生日禮物去幫史黛西慶生,短短兩公里不到的路程,花了3小時才送到。途中遇到有著南方小餐包的留日小廚娘,和室內設計師的皮革工場,最...

ANZcham 慈善騎行環台之旅

我們希望能夠真實地看見這塊土地上的人,真的看見這些需要幫助的人,並了解他們,在自行車上才能讓自己抵達那麼偏遠的地方。

神秘的展會-臺中自行車周揭秘

大家好偶素熊大,有多久沒有寫文章了呢?應該有兩年多了吧!真是不好意思熊大之所以這麼久沒寫新文章一來是因為這兩年確實就比較忙,另一方面是其實也...

疫情間與解封後的,上海自行車人

眾所周知只有被關起來才有時間寫文章的大橘又來了,6/1全城開放後, 疫情後的報復性單車熱潮, 兩個月的封閉生活如同一場夢般, 尤其是作為一個...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