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會走到哪裡 / 巷口車的緣起

2020.5.18 週一
提到台灣的自行車,不知道大家心裡浮現出來什麼樣的畫面。放下品牌,放下價位,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正在被使用的車子和他們的使用者們,到底是個什麼模樣?

巷口車的我們,是自行車產產業中非媒體領域的從業人員。因此,除了台灣之外的自行車市場,對於世界各的民眾的自行車使用情形有多一點的接觸。每當聽人說台灣市場小,沒有自行車文化時,但是總覺得這並不是真的。

文化並不全是靠行銷的累積的結果,應該是了解自己的過程。就像是台灣的街頭招牌街景,若拿既有的美感框架來審視,會是一種結果;但是如果用另一種方式來了解我們自己,是不是可以找出「這個現況下的美感」,其實我們也不是很確定。台灣不是沒有除了本土品牌的自行車,只是人們太過於習慣他們的樣子而沒有發現;台灣不是沒有多元的自行車文化,只是文化還沒有被整理出一個條理,而無法被理解。

面對困難,總是要找到一個出口。我們面對到的困難,就是感受不到「台灣」「自行車」在「全球」的「明確形象」。

特別是「台灣」的部分,讓人有種在混濁的水中想要形塑卻無法達成的感覺。感受到這樣的情緒,我們總是想著想著就放著了。其實,這樣的感受和疑問,持續在某個軌道上延伸下去,並且加以統整歸納,也許能找到一個一開始沒有料想到的結果。

我們告訴自己,可以稍微放下期待地去做看看。這當然不是有效率和精準的解決方式,只是我們害怕太快下了定論。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嘗試著先做一個選擇:降低「現有主流,並有一定市場規模和佔有一定行銷預算的品項和活動」的比例。讓現有持續發生在自己周遭,但是沒有媒體關注度,或者沒有預算可以行銷的那些車子與人,經由我們現在的這個計畫,歸納出一個端倪。就像類型化電影一樣,在已經被定型的類型中,還是有真摯感情和嶄新創意的作品。自行車的主流類型中,雖並非沒有可著墨的地方,只是我們可能要先把現有資源放在比較弱勢的一方。也許有朝一日,原本不被重視的這些,可以成為新的類型;甚至將其重整成為一個純粹屬於台灣人自行車的多元樣貌。

我們都是台灣人,但是說到是不是真的完全了解台灣,總覺得沒有那麼有自信。在台灣,不論稱其為自行車、腳踏車、鐵馬或者任何名字,除了我們現在既有的印象之外,是不是有「他在那裏但是我卻不知道」或者「你覺得理所當然,但是我卻完全沒有看過」的可能。也許到最後,這些努力變成了一堆雜亂的資料;也許這個網站或者粉絲團乏人問津。即使是一個難以預期的結果,應該也值得我們去啟動這個主題,讓這些資料成為一個網路搜尋得到的連結。

我們的能力有限,但是值得我們去努力。也許,你說是吧。

看更多

開啟一場單車的華麗冒險吧 !

「當你打開這扇門之後,會發現恐懼只會跟你自己擦身而過的裝飾而已。回過身後,你就會為那勇往直前的自己感到驕傲。並為這重生的自己感到快樂。」

單速車─你生活通勤的絕佳選擇

賽事或挑戰只是偶爾刺激生活變化的調劑,所以我的車上不需要碼表、功率計、卡踏,連變速器都捨去,手剎車還可以選擇裝或不裝。我騎的車是─單速車。

巷⼝⾞ X 打開台北 open house Taipei 2021 (上)

⼀開始巷⼝⾞團隊就設定要透過⾃⾏⾞來連結活動中,點到點之間的交通, 但偏偏天不從⼈願,⾏程的第⼀天就碰到下雨的狀況, 所以只能⽤公⾞捷運來取...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