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可愛的 zerobike
小巧可愛的zerobike,除了亮眼的鮮明外觀和吸睛的超小輪徑之外,還兼具攜帶性與騎乘性,是一台充滿趣味的86小車。
前一晚牽著腳踏車入住民宿。原本打算停在戶外車棚,老闆瞄了我的車一眼:「吼...你這台不便宜喔,還是牽進房子好。」太好了,遇到識貨的,一定是在地單車咖,可以打聽資訊。
「但是...」他看看車子的小尺寸,與我們輕便的裝備,「你們要去哪裡?」
我們原本打算從台東市區騎台十一線,他建議:「你們可以試試197,很美唷。」老闆賊賊一笑,補充一句:「只是那個坡喔...起起伏伏啦,山路嘛」。
「但是大車少!騎著舒服!」衝著這句話,我們隔天充滿鬥志的上路了。
隔天中午,在台東天后宮門口,吃了老店的豬腳意麵,邊吃邊討論這50公里的路途,Google地圖顯示騎車三個半小時。但初次上路,不確定體力的極限,我們抓兩倍時間、希望在日落前完成。
這是一段未知的旅程,我得先設定一個心靈的支撐...
想起村上春樹經年維持高強度長跑訓練,並將每次完成後的啤酒定義為『小確幸』。所謂微小而確定的幸福,並不是毫無理由的做一件滿足的事,而是費盡心思或體力完成一個目標後的『犒賞自己』。
先有一定程度的付出,收尾的享受更是加倍心滿意足。
於是,出發前先立下我的小確幸:台東在地手搖叮哥茶飲關山店的紅豆布丁波霸奶茶!身心靈的超級comfort food !
出發了,沿著台11乙線,往石山部落前進。台東的一期稻作已經開始結穗,稻子們略低著頭,迎接初夏的第一波梅雨鋒面。
暫停路邊穿上雨衣,台11乙線作為支線幹道,仍有卡車輕按一聲喇叭呼嘯而過。鑽進山路在雨中繼續爬坡,不久便看見197縣道的小小綠色指標。
正如同老闆預告的,這段路確實安靜多了、也真不好騎,經常是連著四五個上坡,再兩三道下坡,蜿蜒的在山路上向北前進。
逐漸登高,東側是太平洋的方向,遠眺可以看見志航基地的飛機,正在濃厚的烏雲下降落;向西邊山的方向張望,是卑南溪河谷。
愈騎愈進入山裡,自然生態也豐富了起來,野生動物們正活躍。
單車—即便騎到最大轉速—也是安靜的穿梭在自然裡,騎著騎著,就遇上了好客的狗、貪吃的猴,忙碌的蟬,以及正值育雛時期的眾多鳥爸鳥媽。
時而放晴,時而陰雨,我的公路初體驗,原則只是低著頭,用耳朵騎。眼睛太好用了,眼睛讓我們「眼花撩亂」,帶來太多的訊息。
在公路上,大車總是車未到、聲先到,遠遠的就可以準備迴避,其他時刻,我都在專心的踩踏著。彎道對車輛來說只是曲折,對單車來說,則是體力逼至極限、或幸運能稍作歇息的二選一。
「再一個彎就休息吧」,我一次次的為自己打氣,儘管騎車旅行有伴,它還是像睡覺一樣,儘管一起躺上床、甚至牽著手,你還是自己一個人睡著—你還是用自己的身體,一個人完成這個目標。
一個彎接著一個彎,我和旅伴相偕,沿著卑南溪畔的產業道路前行,最終穿越電光大橋,順利在傍晚抵達關山鎮。
火車站前正有我思思念念的叮哥茶飲,想著放完行李再騎車出來覓食,沒想到在關山預定的民宿,離市區還要十分鐘單車路程。立刻拋棄原本的『小確幸』,變心為鄰近餐館的牛肉捲餅,饜足後回房間直接擺平,一路睡到隔天清早,享用台東的雲淡風輕。
用努力換來的滿足,永遠最刻骨銘心
騎行後的小確幸,⽜肉捲餅(筵席之家)
吳明益的單車失竊記描述著,「他總是說...腳尖很重要,腳尖是我們在黑夜裡的觸鬚。」將都市的五光十色一一剝除,在自然中,能仰賴的唯有五官與身體。
投入到一無所有之中,騎單車,還原了人類原始的體能、也延伸了能去的距離;下一次,我們要去哪裡?
用獸般的的直覺來決定吧。
命中有三寶:單車、安全帽,路上遇見的阿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