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特刊 : 作育英才的教師新村 / 鬧區中的寧靜

2020.9.25 週五
台中西屯七期重劃區的豪宅對面的區域裡,有著一片純樸寧靜的教師新村。50年歷史的兩層樓宅舍間,有一台台居民的日常腳踏車。歲月推移,層層痕跡堆疊,記憶也跟著偶而斑駁漸漸回到我們腦海裡。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關於杏林路 / 教師新村

網路上關於這裡的影片,紀載著當年教師新村的破土和落成,答答的影像雜音訴說著年代久遠。當年尚在的省政府規劃此區域為教職人員公有住宅,故有其名。街道名字亦取作杏林路,時至今日尚能從蛛絲馬跡中了解到這段過去。和黎明新村一樣,大多數都還為住宅,有零星的單位被重新裝整為餐廳、工作室以及咖啡廳等適合結合老宅空間規劃的行業。主要的出入口很容易尋找,只要在台灣大道上找「有得來速的日出鳳梨酥」位置就可以了。一起來看看這裡的腳踏車們吧。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這裡的腳踏車們

這樣的軍公教舊社區中的腳踏車相較於其他區域來的更生活化。不只是功能上僅為最低標,外觀上也是。偶而有荒廢的單位,也成了廢棄自行車的去處。遭遺棄的車輛往往不是最舊的型號,卻常是沒有非常舊但用了一陣子的便宜車款。輪胎是不是還有氣,是一台腳踏車是不是還有主人看照的依據。一台車子坐墊破了,車身銹了,橡膠乾裂了其實都還能繼續騎;一台幾萬多的新車如果內胎因為鮮少使用而破裂沒氣,則完全應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教師新村 腳踏車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腳踏車的使用者們

一路上遇到騎腳踏車的人們其實沒有很多。騎車經過的往往感覺是附近的居民,正前往超市,也許是要串門子地,搖搖晃晃慢慢騎著前進(不包含騎YouBike的人們,他們總是急著去哪裡)。

拜訪當天是炎熱的午後,一切似乎都慢動作了起來,如同黏膩的空氣一樣。常見的裝設在前輪的菜籃,加上必須的支撐用腳架都是必須的,後貨架上加裝的軟墊也很常見。不論是尚在使用的腳踏車或是已經閒置的,常會被利用為其他功能,例如晾雨衣、掛剛洗好的鞋子等,但是最常見的用途還是拿來占門口車位。(我省略了當作垃圾桶這件事)

偶有經過的汽車會車在不算寬的巷子裡,也許是念書的老師們都特別有氣質和溫柔的緣故,沒有苦苦相逼的情形發生。加上三五成群的年長者在門口閒聊,還有小朋友騎著心愛的童車轉來轉去,可以稱上是自行車友善的區域。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西屯七期和教師新村的新舊交錯

走在路上有散步的居民搭話也不奇怪,畢竟這裡除了幾間文青餐廳和咖啡廳會有沒見過的年輕人出沒之外,是不是住在附近很容易被察覺。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常走在某些地方時,會不自覺的加快腳步,可能是因為「我不屬於這裡」或者「我不屬於這些人的其中之一」的不安全感,讓自己想要盡快的回到相對來說熟悉的住處。

教師新村就像是時間靜止一樣,除了新村外的高樓一棟棟的聳立起來之外,就像是什麼都沒有變過。照片上常可以看見這樣對比,心裡就會有種無法形容的感受。因為是聚落的住宅區,相信即便有這樣的對比似乎也不會特別覺得忌妒或者不平,畢竟有著認識了一輩子的鄰居,也有新來到這個世間的孩童奔跑著。

伸了一個深深的懶腰,是時候回去自己的地方了。昨天還剩下的那鍋湯,還等著我去打開瓦斯來當作晚餐。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腳踏車 自行車 單車 教師新村

看更多

熊大碎碎念 淺談 自行車 設計兩三事

由於工作關係,能看到一些還沒上市的新玩意兒。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自行車 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去觀察細節,找出設計差異,找到各家品牌的理...

蝦姊專欄 「自行車之國 - 荷蘭」(上)

喜愛騎自行車的各位也一定知道荷蘭是自行車大國,荷蘭是怎麼演變成如此自行車友善的國家呢?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荷蘭的自行車發展歷程,以及民間力量扮...

老牌新風貌 / 家族凝聚力

可以五秒簡易收折的各式JAB NANOO,收折後還可推行。不刻意的追求摺疊後極小化,更專注於使用上的便利。價格親民,是各地自行車業界推崇的台...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