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著青春向前跑~~ Go Go GIANT
踩著青春往前跑 … 這是五六年級同學們耳熟能詳的一首廣告歌 , 這歌詞來自捷安特的廣告 , 也可能是捷安特第一支在台灣電視上放送的廣告 。
隨著環保概念受到重視與Youbike等共享單車的出現,台灣的自行車潮流近幾年漸漸興盛。雖然自行車潮流是近幾年興盛的,但是台灣的自行車產業卻從很早就走在世界尖端,除了眾所皆知的自行車龍頭GIANT,台灣的自行車零件製造技術更是讓很多高階自行車成為可能的關鍵。
資深工業設計師黃培樺過往的求學經驗和工作經驗都脫離不了工業設計,但是設計領域大不同。曾經為鴻海設計手機,曾在美國設計烤肉爐,也曾在知名自行車廠牌SRAM設計自行車,但自己開設工作室前的最後一份工作是設計電動輪椅。
被問及為甚麼在擁有這麼多領域的設計經驗後,最後選擇設計自行車,黃培樺說他在SRAM的六年認識了台灣的自行車產業,發現台灣的自行車產業擁有傲視全球的品質與技術。台灣雖然擁有傲人的自行車供應鏈,但因為國內自行車風氣沒有那麼盛行,所以大部分自行車都外銷歐美。在SRAM的六年,他接觸了很多台灣自行車產業的資源,所以他想運用台灣精緻的技術資源,做出最完美的作品,這個作品不是為了誰,是為了圓自己一個夢。
皮帶傳動自行車存在已久,但因為只能用內變速等缺點一直無法在自行車界流行起來。被問及為何使用皮帶傳動系統時,黃培樺說,當時是幾年前看到朋友的皮帶傳動車架而受啟發。皮帶傳動不會生鏽,在不保養的情況下壽命也夠用,而且不會讓騎乘者不小心褲子沾到車油,很適合都市生活,再加上自己也想做一個非主流的獨特作品,因此選用皮帶傳動。
很多人都以為開發車子中最難的部分就是設計,黃培樺說,開發這台車的時間,只有兩成是花在設計,更多的時間是和工廠溝通、協商和等待。以前在大公司工作時,只要負責把東西設計出來,製造的部份會由專業的人去和工廠談,但是現在自己創業,甚麼都要自己來。
在和工廠互動中最讓他吃盡苦頭的部分是溝通文化的不同,而且只要改版,溝通就要從頭來。理論和實際不同,東西要生產出來才知道結果,但由於工廠大多不愛打樣,因此都要花很長的時間等待。對此,黃培樺對盡全力幫助他的兩位夥伴由衷感謝,因為他們的幫助,他才不用花更多的時間擔心設計以外的事,也讓他感受到:尋找相同價值觀、理念的夥伴比什麼都重要。
現在很多設計師都想要有自己的品牌,用品牌將故事傳達給消費者,黃培樺建議可以退一步想想為甚麼一定要有這個品牌,這個終端品牌想要傳達給消費者的是甚麼。回歸到這一步,會發現可以做的其實還有很多。這時候就要回到品牌的本質,像是大家會在好市多消費,不僅僅是因為商品,而是品牌帶給他們的信任。終端品牌不一定是達成目的的唯一解,絕對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
Youbike出現以後,自行車的潮流逐漸盛行,對自行車產業也造成影響。中高階車種並未受影響,但是中低階大受影響。若要讓自行車的風潮繼續擴張,黃培樺說這並不能從自行車本身著手,而是要以更系統性的方式解決主軸的問題,例如廣設自行車道讓騎乘自行車更安全。
台灣擁有頂尖的自行車零件製造技術,若要讓台灣的自行車供應鏈更完備,黃培樺說台灣缺乏的是「跨界角色的加盟」,由於各家都只專精自家的領域,因此難以進行下一步的跨界整合。台灣大多是先製造再有品牌,而外國則是相反。雖然現在有些新設計師也想用國外的方式,在地品牌再製造,但畢竟基礎不夠穩固,難免心有餘而力不足。
對於想要投入自行車業的新鮮人,黃培樺的建議是把歷史的功課做好。設計能有的變化在過去兩百年已經幾乎用罄,要有所突破就要先了解過去失敗的案例。好的設計並不是因為設計師比較厲害,而是因為看過了成千上萬的設計。自行車就像一個平台,每個零件都來自不同專精領域的設計和製造,因此設計師想要進入自行車產業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整合不同領域的人,用各自的專業將自行車這個平台架設完備。
全文轉載自:創咖啡
培樺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過去於自行車零組件公司 SRAM 服務過六年,是擁有跨產業整合思維的資深工業設計師。十多年來,他深耕於台灣與北美的不同產業中,足跡包括消費性電子、戶外休閒、自行車以及醫療輔具領域。目前經營個人設計顧問公司,專於產品設計藍圖與模組式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