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畫中居然出現腳踏車 / 達文西驚訝自己也在清單中

2021.2.05 週五
在西洋藝術史當中,哪些名畫出現過腳踏車身影?文藝復興的達文西、印象派的莫內,是不是有對著腳踏車有過描述?

前言

這系列文章的終極目標是彙整台灣自行車圖像(在台灣繪圖,藝術,平面設計中的樣貌,而不是抽象的心理圖像)。不過在真的進入主題之前,我們得了解腳踏車不是台灣人發明的(廢話)。於是我們先在西洋古典繪畫中,先將自行車發明和變革時間軸,和藝術史的時間軸簡略的對照一下,並且找出一些範例,來試著找出粗略的印象。等時機適當,我們再進入真正的主題。


自行車在古典繪畫中出現的可能性

Bicycle, Leonardo da Vinci

自行車在傳統藝術中的身影,想像中似乎無法很清晰的描繪出來。能想出來復古感受的自行車圖像,似乎都是早期的手繪商業海報設計為主。那我們今天先從時間軸的方式來探詢。

15世紀的達文西並沒有在正式的畫作中畫出自行車的形象,那個時候腳踏車還沒有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第一台真的自行車是在18世紀由法國人製作出來,所以如果在蒙娜麗莎的背景中出現自行車的形象,就會像是在二戰照片中出現apple手機一樣,成為穿越劇的劇情了。不過,達文西的設計工程圖般的手稿中,除了大字形的人類肢體描繪外,也在人類歷史中第一次出現了類腳踏車的設計圖。

如同達文西知名的穿越時代的飛行器設計,這台自行車的設計圖並沒有實際被製造出來(甚至有人覺得不是他畫的其實)。

在為人所知的文藝復興,以及後來的印象派畫作中,也因為達文西活的不夠久,沒辦法將自行車如他的雕塑品一樣被具象化,所以無法出現在當時畫家常描繪的貴族生活當中。

偶而會發現有輪子的交通工具,通常僅為人力推車和馬車。紡紗的器材也常被錯認,畢竟圓形的輪子是人類早期的重要發明,只是還沒用到自行車這樣的單人交通工具上而已。遠看好像是腳踏車,但是實際上那根本還沒被發明。

第一步 First Steps, 1858, Jean Francois Millet
紡紗的女人 Woman Spinning, 1855 - 60, Jean Francois Millet

想要在巴洛克、浪漫主義畫作中找到自行車,大概只有閃電俠大事件中才能遇到。不過,那台法國人的木製小馬腳踏車,可能也因為行銷做得不夠,沒有投放足夠的社群廣告和適當的操作,所以除了歷史文件外,也很難在當代的影像紀錄作用的畫作中找到他的身影。

我們也可以從這接近工程圖的精細描繪中發現,在當代可取得製造的材質中,木材也許是唯一的選擇。實至今日,仍然有很多自行車設計者持續使用木材來當作設計基礎,並盡力用該材質取代可以不破壞基本結構強度的方式,取得最現代的平衡。通常會在應力集中處採用金屬來加強,並在關鍵處採用現代自行車的零件。普通來說,木製的自行車都會在重量上被詬病,並且在路感上過硬,並且重心偏高而不易騎乘。

Public Domain. Laufmaschine

工業革命後現代自行車成形

在19世紀工業革命,冶金技術開始發展,讓金屬產品能夠更廣泛的被套用到產品中,腳踏車這樣和iphone追求每年度都要創新和應用的產品,當然也不能不跟上時代的趨勢成為鐵製品。在十九世界裡,陸續有幾個自行車關鍵零件被發明和製造出來,其中包含了:用放大的前輪直接用腿推動、將滑步設計改成後輪驅動、鍊條、輪子採用鋼絲支撐輪圈、踏板、充氣輪胎等,也因此開始「正式地」「有機會」出現在在同一個時期啟動的現代藝術、抽象主義、立體、超現實主義各式畫作中。

騎協力車的卡薩斯和拉羅梅烏 Ramon Casas and Pere Romeu on a Tandem, 1897, Ramon Casas y Carbo
新時代女性 The New Woman, 1892, Edward Lamson Henry

小結語

我們常常會在古典名畫中找尋自己熟悉的事物,對巷口車來說當然就是自行車。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才發現找不到那熟悉的身影,是再合理不過的。原因不是因為這些藝術巨擘們都忙著幫貴族畫圖賺錢而忽略了這樣的庶民交通工具,而是腳踏車的發明根本還沒有發生。

畫家的視角有很多種,有些人在繪畫的過程中追求的是技巧的提升和探詢,而主題反而是其次。有些畫家則將繪畫成為抒發自己世界觀和哲學理念的管道,也許也同時在自己的技術風格上追求極致。而自行車的出現,往往就會在這樣的情境中出現。

在大多主題為自畫像,生活紀錄,和聖經故事的古典藝術中,在現代藝術的參與者作品中找尋自行車的身影,似乎更為自然。

自行車客觀來說,頂多就是一種工具。不過因為自行車的結構,以及騎乘者的普遍使用方式和人格獨特性,配合時代特性的變遷,就會形成獨特的產品生命意義和意象。特別是在當代產品設計,文字媒體書寫等創作者作業裡,就可以發現自行車會因為背後的文化意象,而很自然的被採用到任何領域的創作上,來達成創作者想要達到的意義。其餘的,下回分曉吧。


看更多

熊大碎碎念 - 品牌該做的事

台灣自行車產業在國際上是非常強的,因此許多人會覺得台灣是自行車王國,然要知道的是台灣自行車產業是以OEM為主,少有幾家有ODM能力的企業,也...

『時代的眼淚』 ORI

機緣巧合下收集到已停產的簡潔典雅的都會通勤折疊車 C8,在整理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對ORI這個品牌的認識。

杭州亞運主播台上沒聊的事

賽後自由車運動界人士大力疾呼台灣需要一個250公尺的室內自由車場,聲量大到像是把這個挫敗都歸咎於缺乏國際標準的250公尺場地,有些圈外人對此...

熊大碎碎念-米其林上的自行車行業標準

年輕時看籃球就是單純看球,沒什麼想法。前陣子看球賽,邊看邊想:「為什麼籃框高度3.05米?誰制定的?誰說了算?為什麼大家都遵循這個標準?」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