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碎碎念 - 火爆的自行車市場之下-立帖為證

2021.2.26 週五
幾個月前有篇專題報導,提及受惠於E bike市場崛起以及疫情帶動的兩輪需求,台灣的自行車產業很旺。真心覺得這是給業外人看的,行業內人士現在其實是很憂慮的…

2020年創下自行車銷售巔峰的新一刻

2020年初COVID-19發生之初,經濟遭受重大影響。自行車行業也不例外,從當時自行車行業上市櫃公司股價直接腰斬可以得知其影響。

然而到第二季開始,因為國外疫情漸趨嚴重,人們不搭大眾運輸系統而改由兩輪工具出行後,自行車行業在疫情對各行各業的衝擊之下卻反之持續熱銷,第二季沒過多久在歐美主要市場的通路庫存已經接近賣光,供應鏈這端持續接到大量訂單,持續熱銷到現在。

2020年11月,自行車行業內的人都有共同的情報,就是現在變速器與剎車大廠都已經不回覆交期了,因為他們交貨已經排到2021年底,其他零件廠商交期也都已經是明年第二第三季,而有組車廠接單已經接到2022年第一季。


關於自行車的媒體報導之外

國內某週刊於幾個月前有一篇專題報導,提及受惠於E bike市場崛起以及疫情帶動的兩輪需求,台灣的自行車行業現在有多旺什麼的,說實話,沒有貶低的意思,不過真心覺得這是給業外人看的,行業內人士現在其實應該是很憂慮的。為什麼? 因為往後面看的隱憂大於現在的受益啊!

疫情也好,歐洲對中國E bike課徵反傾銷稅也好,實際上台灣的組車廠受益並沒有多少。因為反傾銷之後,主要的組車訂單是流向歐洲本土組裝以及對歐洲有零關稅優勢的東協國家如: 越南和柬埔寨。

台灣出口E bike去歐洲為正常關稅,但東協出歐洲是零關稅。即使沒有反傾銷問題,生產線貼近市場的短線化也是必然的趨勢。因為過去滿天飛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經逐漸失效,改由單一國家對單一國家簽訂FTA,全球貿易壁壘逐漸建立起來,將後端生產移到貼近市場的地方可以有效節約進口成本,另一方面又能根據市場狀況快速反應生產端。

而中前端則受制於原材料因素以及環保問題,還是在亞洲作前端生產即可。現在受惠的台灣廠商主要是零件類廠商而不是組車廠,而大陸跟東協廠商在這波當中受益是更大的。再加上台灣自行車行業在E bike整車當中的利潤占比小,台灣廠商主要都是提供機械類零件,而不是毛利較高的電控系統零件,關於這點熊大還有另一篇文章會聊得更細,所以這裡就不贅述了。

第二點是由於疫情造成的自行車、E bike需求大增,需求增長的是以通勤代步為主。這產品線特色為毛利率低,且大部分是由大陸與東南亞生產的中低階運輸工具的自行車市場而不是毛利較高的中高階運動專業市場。銷售台量增長許多的同時,平均單價比疫情前低了至少30%以上。屬於運動興趣範疇的中高階自行車市場是衰退的。原因很簡單,疫情重創經濟導致人民收入減少,消費會回歸根本的民生必需需求,各種較高消費的非必要娛樂運動支出當然會降低。簡單來說,量比以前大了,但是單價比以前低很多毛利也比以前低,你們覺得這是好事嗎?

第三點則是原材料因素,生產自行車主要的金屬-鋁合金的原材料鋁錠現在的價格飆漲(大陸上漲20%,台灣上漲30%﹚,還未必搶得到!這導致零件廠商的成本上漲吃掉利潤,因次即使接單暴增其實也沒有真的賺得比較多,反而缺料導致組車廠容易來料不齊無法上線生產出貨造成資金積壓得更嚴重,零件廠商一來訂單爆滿但原材料價格高又短缺,賺得更少了還擔心得罪客戶,簡言之,訂單多龜多,重點還是要看實際出貨的實際營收達成率跟毛利率才是重點,不是嗎?

這個產業格局上的變化,其實在業內第一媒體的雜誌裡面都有產銷數據可以從中排列組合結合各家廠商銷售數據跟出貨地點等去驗證出來。疫情之後,熊大當然也持續關注國內外,市場端與產業端的各種訊息與數據,持續與業內朋友交流後,對接下來的市場局勢自然有自己的理解跟判斷,因此想說不妨來寫篇文章聊一下未來的局勢。然後立帖為證,以後回頭看看自己的判斷是否準確。


自行車相關工廠為什麼不擴產?

現在自行車行業許多廠商接單都接到一年後了。正常來說,這麼大量的爆單,理應增加產能設法消化,畢竟沒人會跟錢過不去。況且接單這麼多會帶來一種隱憂,那就是給競爭對手機會。過去許多二三線甚至名不見經傳的廠商現在可是大好機會,因為一線廠商作不過來,交期持續往後推,整車產品經理肯定遭受很大的市場端壓力,得考慮以前根本就不會考慮的二三線廠商產品。

大家都知道,要進入一家客戶的供應商名冊並不容易,進入了等於就有了開頭的機會,這就是一線廠商給了競爭對手機會。正常來說接了這麼多訂單,理應設法消化。但是現在業內看得到,絕大部分廠商頂多就是加班也好,產線調配也好來增加產能。都不願意擴增產線來應對,就是業內人憂慮的事情之一。而目前這種交期過長的狀況也導致許多中小品牌/貿易商的交期遲遲無法確認,面臨可能被取消或轉移訂單,因為一旦到了黃金交貨期之後的冬天,不少客戶肯定會要求延後出貨,導致廠商資金吃緊。

常理來說,面對這麼多的接單需求不擴增產能,一種理由就是財力資源無法擴產,但是在現況對大部分這些廠商來說這並不是多大的困難,而另一種理由,就是不願意擴產了,這已經足以說明,這些廠商對未來的判斷,不認為目前這種爆單的狀況會長期持續存在,因此不願意擴產。


自行車市場長期趨於穩定成長

雖說疫情讓兩輪市場火爆,無論是自行車還是E bike。但接下來無論疫情是趨緩還是更嚴重,兩輪市場都不會變得更火熱。因為兩輪市場的火熱原因之一是政府大力補助,但這種補助不會是長時間持續的,否則政府在這疫情導致的經濟衝擊之下也會受不了。

其二,疫情如果趨緩,群眾會回歸大眾運輸系統,疫情若更嚴重了(比如現在有有多處封城),因疫情數個月對經濟的衝擊已經有不少人無薪假半薪假甚至失業,也就是說長期對經濟的衝擊之下,時間拉得長了,任何行業都會受到影響的,自行車行業也不會例外。

熊大寫這些並不是說自己有多厲害,這種內容在行業內有很多高手都知道,而且行業內國內外媒體有許多產銷數據跟資訊,只需要用心留意,重整數據加上行業內的消息,就能判讀出一些關鍵訊息,這些並不難,只是熊大比較雞婆而已。其實熊大感受到的行業內,普遍是比較憂心的。但是這種憂心並不是壞事,我們雖說要有正能量但也需要認清狀況,清楚知道眼前的爆單其實依然伴隨一些危機,提醒自己要在認清局勢的情況來找出未來的方向,我們應該要做的事。

熊大反而在關注現在爆量接單的情況下,各家廠商對待中小型客戶的態度,以及對新產品開發是否有持續投入資源,還是接單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開發新產品?

現在有沒有持續投入資源開發新產品或者是有沒有適當方式應對中小型客戶,對短期營收不會有立即影響,但中長期就有差別了,因為當潮水退去,市場回歸理性時,這就會對企業的競爭力消長產生影響。所以熊大會關注哪些廠商有持續改善優化產品?持續投入研發資源確保新產品開發案時程?中小品牌與貿易商會抱怨那些廠商不抱怨哪些廠商?然後兩三年後回頭看看這些廠商的競爭力消長,來驗證現在熊大的觀察是否正確。

整體來說COVID-19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於健康生活的認知,騎車人口還是會穩步上升的,只是接下來不會這樣暴走。那這表示市場不會持續成長。目前這種火爆的程度已經達到一個高點,接下來看疫情的持續時間會造成什麼影響。無論如何,市場需求會逐漸回歸到一個穩定的成長趨勢而不會像今年這樣爆量增長。


文字作者: 熊大

一個自行車行業資歷20年的老兵. 出身於產業生產端,也經歷過市場.經營過品牌,作過通路,開過設計公司.什麼類型的自行車都玩過,最愛的是Down hill下坡車運動,期許自己的定位是成為自行車行業裡真正意義的產品經理

看更多

一些體會吧,從傳統行業的角度

大家好偶素熊大!回首看上一篇文章是2021年12月初寫的,又好幾個月了呢!話說這幾個月沒什麼被朋友催更,大概是都知道熊大更新很慢的原因了,那...

Rod爸爸的幻想 / bupa bike (上)

2020年3月起自行車,電輔車的前後座可合法載4歲及6歲以下兒童的法規通過後,多了一個可以載小孩的交通工具,除了合格的兒童座椅考量之外,一台...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