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車在台灣藝術中的位置,細數畫作來找尋

2021.3.19 週五
腳踏車紮實的線條和色彩在畫作中特別顯眼,佐在時髦的旗袍和墨鏡旁,默默的被歸類在對比的一邊裡。

一塊土地的紀錄,當地的藝術家往往是重點。對畫家來說,精進自己的繪畫基本技巧,往往就是在附近自己喜歡的角落一蹲,就開始在細節裡雕琢自己的畫作。對這塊土地而言,這些畫家和插畫家的存在是珍貴的。每個地方當下的模樣,每秒都在變化。除了利用現代的手機等器材背景中出現並記錄,繪畫和攝影也提供了篩選過的重點畫面,並在媒材和風格選用上,加上了更多屬於人的情感。


西洋藝術外的自行車

之前兩篇文章敘述了自行車在繪畫作品中的樣貌,有自行車的前身、有自行車的發明時間點、自行車在當代人物的使用方式等。加上畫家自身對自己風格定義,和藝術史中的定位,呈現出多種樣貌。

台灣藝術中的自行車,屬於已經廣泛使用自行車的時間點。從早期物以稀為貴可以當嫁妝的交通工具,到庶民平價的移動通勤工具,進而進展到現在已休閒活動為主的多樣化運動器材。台灣藝術家相較於其他西方的作者更留意本土身邊的人的身影,對於我們這些旁觀欣賞的角度而言更能帶入到畫作的情境當中。


李石樵

首先介紹的是廣為人知的李石樵先生,生於日治臺灣臺北廳新庄支廳貴仔坑區(今新北市泰山區),為台灣第一代西畫家,早期風格寫實,以人物群像、風景為主題,並於70年代移居美國。畫作當中可以感受出日治時代的意氣飛揚,戰後初期的困頓蹇塞,晚年則復歸於寫生。這張「市場口」可以讓我們現在的台灣人,將想像置入如迪化街的採買年貨的情境當中。正式的旗袍和市井的襯衣交錯,腳踏車紮實的線條和色彩在畫作中特別顯眼,佐在時髦的旗袍和墨鏡旁,默默的被歸類在對比的一邊裡。

另外一幅李石樵先生的作品「畫室」,可以見到在當下的居住環境中窗櫺的設計方式,紮實落地軌道上的拉門形式,現在還是常見在透天的房舍中,僅為材質變成了鋁材。記憶中小時的午後斜陽,隨意種植的可食用植物,彷彿都能聽見街坊鄰居小孩嬉鬧的聲音,在這樣的寧靜當中。隨意擱置的自行車依舊是黑色的。在當時的製造技術中,廣泛的塗裝選擇往往是黑色的電沼。除了相較於烤漆方便製作價格低廉外,也許當時烤漆的技術也尚未完全可以廣泛利用的時間點。你我記憶中的自行車,是否都是相同的「阿公黑」呢?


廖繼春

接著也是有名的廖繼春先生,於1902年生於台中豐原的農耕家庭。早年他的印象畫風在日治時期常在各式美術競賽中獲獎,畫風在後期從印象轉為抽象。這幅「小南門」,從印象筆觸中依稀可以看到屬於自行車後輪的一筆。在民國初期,許多中國舊城門都還被保存和利用著,進出的人們身影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好像只存在在中影文化城當中(可惜現在也變成古蹟了)。相較於更近代都市車水馬龍皆為自行車通勤的市井小民,當時高價的自行車似乎顯得形單影隻。即便到了民國初期,台灣的自行車依舊以日本製造進口的為大宗,自然數量不多。至於在地大量製造的台灣經濟起飛,自行車在摩托車前,搶先一步成為塞車的元素,但在這幅畫作的時間點顯見還沒有到那個時間點。


陳進

陳進出生於民國前五年新竹縣,是光復前台灣著名畫家當中唯一的女性,由於出身士紳世家,為閨秀畫家代表性人物。陳進畫作的特色是被描繪者的某個動作最優雅的瞬間,此幅畫作「持花少女」中的零件細節清晰腳踏車和昂首的女性角色精準的妝容和眼神,加上手中綻放有如經典工筆畫的紅白交錯花朵,展現了作者身為女性的優雅自信。女人身上的髮型、針織外套的縫線以及裙子上的低調圖騰,完美呈現了屬於華人傳統藝術的當代特色。


謝明錩

身為台灣少數中文系出身的鄉土寫實水彩畫家的謝明錩,畫作中總是帶著直白的市井詩意。彷彿每個角落都有幾句對白,一篇故事或一段記憶。腳踏車在他的作品中並非配角或者僅為都市風景中的裝點,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於自行車的真實樣貌的注重。畫作中即便是坐墊組裝的位置,和土除組裝在車身上時候的支撐鐵條,Kickstand的連動機構都清晰可見,卻又不會過於僅為描繪照抄。筆觸的精準high light出腳踏車上各零件的光影,讓觀賞者似乎都能感受到材質的溫度。謝明錩作品中自行車為主角的數量也獨樹一格,似乎對他來說腳踏車總是能夠勾起他對環境的感動,或者凸顯出他在描繪像是腳踏車這樣的細緻金屬產品的高超技巧。


張真輔

除了傳統美術作者外,插畫領域以腳踏車作為主要創作對象的作者裡,必然不能忽略來自於雲林土庫號稱小村畫家的張真輔。插畫家相較於傳統藝術作者在表現上更容易利用到商業用途,並且在想像力上更有自由度。張真輔曾因到處旅行以及自行車環島的經歷,腳踏車理所當然的成為插畫作品中常出現的元素。此特色也成為張真輔的標誌之一。數量眾多出現腳踏車的作品裡,自行車僅保留了自行車的基本結構和意象,將尺寸和結構釋放開來,成為生活異想裡夢幻的存在。


腳踏車和台灣藝術

不論腳踏車在我們居住在台灣人們中角色如何改變,至今我們還是可以隨處遇見騎著車的人們,和停靠在路邊一台台的車子們。有些車子被珍惜著,有些則成為容易被忽略的街景角落。不論如何,自行車都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就像前兩篇提到過,腳踏車出現的畫作中出現的時代順序感強烈,即便從蒸氣工業革命到石油塑膠時代,到踏入電動5G數位化的現代,你我也許都是沒有畫下作品藝術家,一起用各種方式記錄這些單車身影,記下這塊土地在你我的記憶當中。


看更多

摩登大遊行現場看見紳士騎行

遊行是一群人用行走的方式來傳達自己的想法,為何需要透過這樣的方式傳達,通常是在沒有正式規範的情況下,這群人需要被關注到自己想表達的觀念,因此...

拍攝腳踏車不簡單 / A面B面傻傻分不清ME+

從東門站開始的行程,搭著捷運到了雙連站。卻在不是本意的情況下,當作是我噠噠的鏈條聲的一個美麗的錯誤。順便讓達人走了一趟雙連站到中山站的新規劃...

2023台北國際自行車展WORKSHOP導覽

WORKSHOP 緣起 巷口車從觀察自行車文化生活開始,嘗試各種切入面與可能性,一路過程上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透過官網與粉絲團分享讓更...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