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了台北國際自行車展,你了解台灣自行車產業了嗎?
2022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剛剛結束,你有來現場參觀了嗎? 今年因為疫情沒有以往熱鬧,不過也因此多了機會找尋台灣自行車業的可能。
台灣在近年來騎車的環境和風氣都持續進化,從最早的日本進口文武車、台灣產業興起自我品牌佔據市場、中國中低價位車子填滿市場的需求,到現在網購時代,消費者能夠自己在線上研究自己的需求進而購買升級。即便如此,在台灣的自行車消費者和騎士還是有著不滿和不便,拖慢整體市場無法像手機一樣無限成長進化。以下就是整理出來的幾個原因。
在FACEBOOK和IG上追蹤網友分享的腳踏車美照,甚至看到業界報導上某品牌新推出的車款時,那種心中的悸動和被撩起的慾望,在搜尋台灣的銷售據點和網路下單網址無解後,自己心裡那種無法被滿足的疙瘩,真的會讓人心裡有針。寧可當初沒有看到那些美車照,或者閉著眼睛不去看國外的朋友,騎著奇特新功能的車子或美到不行的公路車在那裡快活。
看著自己的新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找到管道,多花了額外運費弄到自己的手上,拆開箱子的時候眼淚只差沒有噴出來,心裡滿滿的感動沒有人可以訴說,馬上興高采烈把車子調整好,立刻從家裡出發在附近溜搭。心滿意足回到家門口,卻發現沒有電梯的公寓要搬上樓;如果放在門口自行車停靠區,心想這麼漂亮的車子人家一抬就走了,就猶豫許久。最後還是乖乖搬上了樓,在公寓門口花了一點時間將輪胎上的污泥清理乾淨,只能告訴自己這就是真愛,要慶幸自己愛上的不是胖車也不是載重車,不然應該連家裡都放不了。
買腳踏車絕對不是拿來供奉的。在考慮下手的時候,心中滿滿的幻想可以和這台車齊心協力穿梭大街小巷和上山下海。但是一出門,眼前的景象又開始讓自己怯步:滿滿的汽車和機車、永遠跟在廢棄的後面、巷子原本就沒有很大卻停滿了車子深怕不小心碰到尷尬。最後只能把車子騎到河濱公園當休閒騎,或者把車子載到野外爬坡,只能在周末和自己的愛車相處總覺得好不滿足。
自行車不論高檔和入門,常常都會一些使用和保養習慣的不同,多少都會產生一些讓人在意的大小問題。像是剎車的時候會有刺耳的摩擦聲、剎車常常會過度敏感或者煞不住、坐管鎖到最緊也還是會往下滑動等等。乍看之下可以自己解決,但卻遲遲無法改善的小問題,到最後都要特別跑一次車店,然後又要多花錢。當然該花的還是要花,但是光這樣的過程真的就讓人心累。如果自己沒有DIY的興趣,那就要有入坑後持續支出的心理準備了。
多少單價以下的車子你會願意停放在路邊?五千?一萬?還是五萬?台灣雖然沒有像是過去一樣偷車猖獗,但是被人亂摸、搬動,或者擦撞到的機會很高。你願意讓自己多少價位的車子來承擔這樣的對待?當然有人會說,自行車就跟手機裸機愛好者一樣,買了就是要來增加使用痕跡,來彰顯自己獨特的使用過程。心臟小顆的使用者,可能只能用賣場車當作日常通勤車比較不會提心吊膽了。
這些問題也許不是單方面可以解決改善,也不是想要找政府或民眾當作紙紮人來負責。但是如果未來某一天可以再也不用擔心這些問題,那就真的太好了呀!以上幾點也是讓你困擾無法自在騎車買車的原因嗎?還是你有屬於自己的困擾,所以遲遲無法騎車自由?歡迎大家在巷口車粉絲團和我們分享你的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