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碎碎念-米其林上的自行車行業標準

2021.4.30 週五
年輕時看籃球就是單純看球,沒什麼想法。前陣子看球賽,邊看邊想:「為什麼籃框高度3.05米?誰制定的?誰說了算?為什麼大家都遵循這個標準?」

看網友們評論米其林為何很少中餐?有人說評價內容對中餐不利,也有人說中餐博大精深非米其林能評價。中餐西餐哪個好並不是重點,而是我們今天討論的是國外創造的米其林為標準,而不是我們創造出的平台為標準。為什麼國外能創造出平台、標準?為什麼大家要以那個標準為標準?這才是根本的底層設定,平台才是根本阿!就像國內外都有很厲害的程式高手,而去討論國內外的程式高手水準誰更高並不是重點,而是寫程式用的平台是以英文為平台而不是中文為平台阿!比如美金作為世界貨幣,本身就是結算平台,今天美金多有價值?是美國說了算。換言之,你的資產價值多少?是美金決定的。作為國際貨幣結算平台,才是美金真正的價值!


當消費者眼中只有產品,業內不能不看見平台

年輕時看籃球就是單純看球,沒什麼想法。前陣子看球賽,邊看邊想:「為什麼籃框高度3.05米?誰制定的?誰說了算?為什麼大家都遵循這個標準?」要滿足什麼條件,能成為規則制定者?

在賭桌上,雖說賭博有輸有贏,但時間如果拉得足夠長,次數足夠多,懂的人都知道一定是莊家贏,一定是賭場贏。為什麼?因為平台是人家的。在平台上或許偶爾能得到一些好處,但長久下來真正的贏家一定是平台方。對賭場來說,你贏多贏少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讓你一直待在我的賭場裡玩。在我的賭場裡,你怎麼玩在哪桌玩都可以,只要你還在我的場子(平台)裡,贏得就一定是我!

自行車行業內國內有規模最大的捷安特與諸多零件廠商等企業,但規模最大不代表最領先,公路車世界三大環賽全都不在亞洲、UCI world cup也都在國外,甚至UCI國際自行車聯盟創造的自行車標準也是國外的、大家看的討論的都是國外的賽事、自行車技術規格平台也是國外的,大部分國家的自行車標準都是以EU為標準作調整,國內市場連登山車跟公路車細部分類都還搞不清楚,這還需要討論真正引導這個行業趨勢潮流與標準的是國內還是國外企業嗎?


台灣做得出規格平台嗎

nighbor-rider-02

而我們很多時候連研發循環、技術下放都搞不清楚,最新的技術一定是從頂級賽場或者軍工業開始發展的,經由製程改善、技術下放到民用市場;也就是說當我們在民用市場看到的新玩意,其實已經不是最前沿的技術了,汽車工程師是開著民用車在思考如何讓車子更輕更快更省油嗎?民用產品的節能技術大部份來自競賽產品的技術下放;然而我們卻大部份都只關心民用市場裡面有什麼新東西?這怎麼發展最根本最前沿的技術?

自行車行業的技術平台,規則制定者是誰這點相信行業人士肯定都知道,熊大也曾仔細思考過,成為規則制定者的要素是什麼?為什麼大家會follow其製定的規則?當然熊大有自己總結出來的結論,但是對是錯?熊大不知道,那只能是放在自己心中的結論而已。但是熊大已經理解到,心裡有平台思維能幫助自己將格局與視野拉高層次來看待這個行業,是有相當幫助的。

前陣子看某商業雜誌報導台灣自行車行業在E bike崛起後,獲得許多訂單跟利益。說自行車王國再次崛起,這真的是業外人的角度。行業內有多少人其實是蠻慌的,因為歐洲對大陸生產的E bike整車實施反傾銷稅之後,分流最主要是流到歐洲本土組裝以及擁有對歐洲零關稅的東協國家,而不是台灣的組車廠。其實無論是有沒有COVID-19,製造不再集中於某個國家,短線化發展是必然的趨勢。因為過去滿天飛的FTA正在被各種貿易壁壘打破,而台灣自行車行業在反傾銷以及疫情後台灣有受益的是中高階零件廠商才有明顯獲益,在台灣本土組車廠的訂單並沒有如市場端一樣增長。

而另一個慌的原因是因為台灣自行車行業在電控系統上並沒有優勢,絕大部分出口的E bike,用的是德國的或是日本的,甚至是大陸的電控系統,台灣自行車行業在E bike當中主要還是在傳統機械零件以及組裝,而這些在利潤占比當中是遠少於電控系統毛利的!

回歸之前熊大曾提過的咱台灣似乎不怎麼擅長整合,無論是過去的面板五虎整合或者是兩兆雙星整合都失敗了。現在從E bike的電控系統四大組件:電池組、控制器、傳感器、馬達。這四大組件單獨看,每樣台灣都有優秀的產品,但就是沒有整合出一套電控系統,這是很遺憾的事情!因為在E bike中有話語權的,在未來有更大發展空間的,在整車毛利當中最高的,都是我們台灣目前還沒有的電控系統!

目標很明顯,未來很模糊

那為什麼E bike發展至今已經十多年了台灣自行車行業中還沒發展出電控系統?熊大覺得要講原因有很多層面也能講出一大堆原因。但熊大知道,這對台灣無論是電子行業或者是自行車行業來說,這種整合在技術上都不是大問題,真正困擾大家地是企業整合,講白點要整合可以啊!誰來整合誰?誰被誰整合?誰當老大?誰要出更多資源?熊大認為,這些是困擾行業內做整合的真因之一!根本上用平台思維來看待整合的企業或者個人是稀少的。如何團結起來,先整合出有競爭力的系統,把市場的餅做大,讓利益最大化再想如何分利益?如何持續長久取得利益?用這樣思維在看待整合並付諸實現的是比較少的,這實在是非常遺憾!

電控系統是我們很好的機會,因為在傳統自行車領域已經有了技術平台,有規則制定者,但是在E bike領域現在還沒出現統一江湖的規格制定者,仍處於戰國時代。而這場爭鬥,需要我們行業人士用更多的平台思維根更大的行業格局去面對。

平台是一切發展的根本,平台之爭才是最應該被重視的,而不是表層上的東西吧!

文字作者: 熊大

一個自行車行業資歷20年的老兵. 出身於產業生產端,也經歷過市場.經營過品牌,作過通路,開過設計公司.什麼類型的自行車都玩過,最愛的是Down hill下坡車運動,期許自己的定位是成為自行車行業裡真正意義的產品經理

插圖作者: leon797

跨界 產品/平面/插畫 設計師,喜歡不務正業地穿梭於巷弄之中閒晃散步,觀察大街小巷的交通工具與其使用狀況,想像並記錄並想像下它們曾經發生的故事。

LEON CHUO

看更多

帥氣十足的潮車 BESV PS1

BESV PS1紫黑迷彩的車身搭配造就了一台注目度100% 的潮流系電輔車,讓騎單車除了運動通勤外,變成是彰顯騎士個性與穿著風格的沿伸。

腳踏車產業的新希望 自行車設計教室

自行車製造產業在台灣深耕五十年,建立起產業榮景後致力於管理制度化和充實人力資源,而林老師就是其中一的第一線教育者。今天帶上了三位學員,來分享...

No dig No ride 滴哥作陣來尬車

「台灣越野自行車聯盟協會,這個名字太長太難寫,每次去銀行的時候都會寫很久。」,理事長對我們說。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