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行車,我們能從波哥大學些什麼?
當我們要跟國外取經時,率先想到的都是紐約、倫敦或巴黎這樣繁華大都市,很少會將遠在南美的波哥大列入考慮。而我們可以從波哥大身上學到什麼呢?
騎車和跳舞都是重心的轉換,因為失去而獲得,因為失衡而移動;我已經在路上,正在前進,即將抵達。屆時敬你一杯:salud!
中秋連假你怎麼過?我們跨上單⾞,走⼀趟北海岸!
疫情降溫⼜逢連續假期,⼯程師迅速規劃了⼀段「day1 紅樹林-⾦⼭」,「day2 ⾦⼭ - 基隆」,最後從基隆搭乘⾃⾏⾞可載運的台鐵區間⾞,回到台北松⼭。
全長六⼗⼆公⾥邊騎邊玩,單⾞旅⾏有三好、讓⼈樂在騎中!
正中午開騎,做好防曬與安全措施,戴上⼝罩,沿著淡⾦公路⼀路向北。汽⾞走走停停,⾞陣中不時有機⾞騎⼠刷卡⽽過,後座女孩的遮陽外套輕輕飄起。下午三點太陽正烈,直到淺⽔灣,我們才找了超商第⼀次休息,⼀⼝氣喝完運動飲料。轎⾞、機⾞、⾃⾏⾞,⼈們選擇不同的交通⼯具,享受旅途的風景;⽽無汽機⾞進入、沿海岸線開拓的⾃⾏⾞道,幽雅靜謐,令⼈流連忘返,我們極⼒推薦。
單⾞旅⾏,經常聽到的評論是:「太危險了吧」、「太累了吧」,或是「騎單⾞所以瘦巴巴」。台灣的公路騎⾏,會那麼艱難嗎?
單⾞騎⼠都明⽩,公路騎⾏的固定危險性;不同的動⼒機械,共享同⼀條道路空間,競爭關係絕對存在。
騎在北海岸公路上,視線逐漸開闊。隨著塞⾞緩解、⾝邊⾞輛的速度也逐漸加快,特別是在跨河⼤橋,我們壓在邊線騎⾏,幾乎是打開全部的感官,守護⾃⼰的安全。就像叢林中的⿃兒在危機逼近時靜默不語;當⼤⾞開過,我們也⽤視覺觀察路況、聽覺輔助判斷距離,還有⾝體——⾝體感覺風的吹拂。風會說很多事情。
我們想要趕在晚餐前抵達⾦⼭鎮上,途經萬⾥,在昏暗中,我看⾒⾺路中間,有⼩蟹快速移動。喊著⼯程師停⼀停,我觀望確定前後無⾞,下⾞走近,想要「護送螃蟹過⾺路」。輕輕⽤腳尖撥動⼩孩⼿掌⼤、軀幹淺灰的牠,打算趕到路邊草叢裡,沒想到這⼩蟹嚇得慌不擇路、⼀路向前,最後噗通⼀聲,跳進排⽔溝裡。
「⋯⋯現在怎麼辦,牠會死嗎」我有點擔⼼,「反正海邊的排⽔溝,⼀定也是通到海裡的啦!」⼯程師回答。
單⾞旅⾏時感受打開了。因為我感覺到疲倦、我感覺到我的⾝體狀態;同樣擁有⽣命,我便希望螃蟹別遭路殺。
選三個你出⾨必帶的東⻄?「⼿機、錢包、鑰匙」,相信是絕⼤多數⼈的直覺回答。
⽽單⾞旅⾏,既然⾃⼰的⾏李,就是靠⾃⼰的體⼒載運,如何減輕負擔,就是上路必修的學問。⾦⼭的⺠宿,住宿送⼀張老街伴⼿禮的地瓜兌換券。連假的老街,⼀早就⼈潮洶湧。我們⼀⾝騎⼠裝扮,走進店裡,熱愛澱粉的我,地瓜酥、芋頭酥都想來個兩⼤包!正在意淫不⽌,⼯程就拿著換好的⼀⼩條地瓜回來。店員殷勤介紹,我回頭看看⾨⼝兩台單⾞,還是忍痛說出,「不需要,我們載不下」。帶著換洗衣物⼆套、簡單保養與盥洗品、瑞⼠⼑、⽔,簡單上路,吃食,遊憩,在北海岸遊走⾺路與⾃⾏⾞專⽤道間,最後抵達有⼭有海的基隆。海興游泳池的⽇出、和平島的港灣,這次的北海岸⼩旅⾏,順利畫上美好平安的結局。
「出離⋯,並發現⽣命的來源,以將⾃⼰帶入另⼀個更多采多姿⽽成熟的境界。」《神話的⼒量》中,這樣敘述所有英雄歷險的基本⺟題。
在⽇常⽣活中,將⾃⼰拋出到陌⽣的狀態,我們進⾏單⾞旅⾏的⽬的,也是在挑戰⾃⼰。
每個⼈都有跨上腳踏⾞出發的原因。也許是⾝體極限的突破,也許純粹減肥;單⾞旅⾏對我們來說,追求的也許不是距離、不是打卡景點收集,我們在挑戰的是,如何⽤最少⽽簡單的隨⾝物品,得到多麼豐富的旅程風景?
⼀旦起⾝,英雄之旅,便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