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姊專欄 「自行車之國 - 荷蘭」(上)
喜愛騎自行車的各位也一定知道荷蘭是自行車大國,荷蘭是怎麼演變成如此自行車友善的國家呢?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荷蘭的自行車發展歷程,以及民間力量扮...
台灣各式各樣的展會很多,對於普通民眾和消費者而言,台北國際自行車展似乎是「那些做腳踏車的人的玩意」。不像食品展可以試吃到飽,旅遊展可以省到錢;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和電子展類似,是將買家和賣家在同一個會場中聚集起來的地方。對於消費者而言,這些展出往往都和消費者能夠消費的產品有所落差,距離消費者能買到的階段過於遙遠。今年台北自行車展,因為連年疫情的關係所以參與的業者人數有所衰退,但是也多達數百名業者參與。雖然和末端消費者尚有一段距離,但是背後牽扯的台灣本地就業市場的業務、開發、以及行銷等,一個展覽造成台灣國民生活的影響,絕非可有可無的存在。
台北自行車展第一次舉辦於1988年,至今已30年有餘。參與的業者性質也隨著時間發展而有不同。早年製造者專注在生產上,因此台北展會中自行車業者通常都是具有外語能力的大型廠商或者貿易商為主,與外國客戶在展會中接觸。對於工廠來說,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就是唯一的窗口。隨著資訊科技發展和教育水準的提升,爾後工廠的廣泛具備應有外貿能力,不論是可以獨立銷售的自行車零件或者整車,以及銷售對象為同為製造商的台灣業者的原物料半成品業者,都能在展會中看見。因此,展會成為一個多元應用的會場,有外國客戶到台灣談代工訂單,有國外品牌展出期待亞洲銷售代理,有台灣品牌在展會中推銷希望能讓外國進口商看中代理等等。一個展場,無限可能。在這裡,記者口中常常提到的詞彙「商機」,往往超乎你我可以想像。
在過往自行車外貿行業中,往往都是利用兩大項目「歐美銷售季節」和「展覽週期」作為公司營運節奏的依據。公司內部各職務的員工自己的人生作息也因此被牽動著。坊間常常會流傳著一些有趣的說法,例如:
台灣自行車業的人總是調侃台北展是大拜拜。相較於汲汲營營等待客戶上門的業務人員外,更多的從業人員真的就在自行車展上大聲互相招呼,回憶過去幾十年來在哪一個國家的發生過的某個往事。常常在不經意間忘了,到底是為了工作在交際,還是只是來台北玩。我們明年台北展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