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哥哥的台灣斜躺車經驗

2022.6.16 週四
如果你有⼀台斜躺⾞,那可能會是你最接近F1體驗的⼀次騎乘經驗, 相同的坐姿,⼀樣的離地⾼,同樣的中置引擎後輪驅動,1:1的轉向⾓度,精準的指向性,過彎時脖⼦承受強⼤的G值,如果說他是窮⼈的F1,我想也沒⼈會反對吧?

印象中第⼀次注意到斜躺⾞,是在⼀本國外的期刊封⾯上,⼀台三輪斜躺⾞背對著鏡頭,

背景是沙漠中⼀望無際綿延到天邊的州際公路, 畫⾯中的騎⼠竟然⼀邊踩著腳踏⾞,⼀邊看著⼿中的雜誌, 那個奇幻的畫⾯,就這樣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雖然對斜躺⾞產⽣了極⼤的好奇, 但因為當時在都會裡⾯討⽣活,交通狀況及⼯作環境都不允許的情況下只好放棄。 直到多年後的我,已經請調到花蓮鯉⿂潭擔任駐點的站長, ⼼裡想著此時此刻,不正是實現斜躺⾞夢想的最佳環境了嗎?經過多⽅洽詢,最後選定台灣品牌TW-Bents 作為斜躺⾞的初體驗。

斜躺自行車像極了F1

那是⼀台前⼆後⼀的三輪斜躺⾞,上⾞前需要先跨坐在躺椅中間,屁股離地約⼀個拳⾼,背部仰躺,踏板被我改裝成狗嘴套,以利於腿部收拉,在空中畫圓的踩踏動作,⼒量透過長長的鏈條,驅動著26吋的後輪,左右各有⼀個連動左右輪的控制連桿,把⼿上附有左右獨立的碟煞拉桿,把⼿的尾端是控制變速的三鐵撥桿,全⾞為鉻鉬鋼管焊接⽽成,重量約20kg。

如果你有⼀台斜躺⾞,那可能會是你最接近F1體驗的⼀次騎乘經驗, 相同的坐姿,⼀樣的離地⾼,同樣的中置引擎後輪驅動,1:1的轉向⾓度,精準的指向性,過彎時脖⼦承受強⼤的G值,如果說他是窮⼈的F1,我想也沒⼈會反對吧?

取材自網路

盛開的阿勃勒樹下

取材自網路

在我擁有斜躺⾞的⽇⼦中,⼤部分的時間都是作為上下班通勤之⽤,花蓮美崙到鯉⿂潭來回約32km,原本期待低風阻,可以超越其他單⾞的完成時間,但實際操作下來效率真的

不及⼀般正常騎姿的單⾞,深究其原因應該是重量太⼤(⾞重/材質) 傳動效率差(鏈條過長) 以及施⼒⽅向不符合⼈體⼯學(特別是上坡)。但是後來沿台九線的五⽉盛開阿勃勒,讓我理解到斜躺⾞真正的價值不在速度,在於騎⾞時獨⼀無⼆的視⾓體驗,由於貼地⾶⾏,體感速度會遠⼤於真實速度,⾏經路旁的⾞輛,視野⾼度看到的會是⾞輪⽽非⾞窗,正常騎姿下你看到的是滿地的落花,在斜躺⾞上你會仰望,由下⽽上滿樹盛開的⼩黃花。

騎著斜躺⾞上路,接受著旁⼈對你關注的眼神,也是⼀種奇特體驗,年輕時候的我,會特別選擇假⽇遊客眾多的下班時段,穿越花蓮市區的主要幹道,⼼裡幻想著“假使⾃⼰長得像⾦城武走在街上”⼤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三輪斜躺⾞真正的優勢在於下坡,特別是帶有彎道的⼭道下坡,所以很早就意識到,遲早有⼀天我會騎著他上武嶺,再原路下滑回花蓮。透過⿒輪比的改裝,架上貨架掛上⾏李後,最後我花了三天時間,慢慢騎上了武嶺,同時我也在斜躺⾞上讀完⼀本⼩說。正因為三輪⾞不⽤維持平衡,

取材自網路

只要⽤眼⾓餘光就可以保持⾏進⽅向,所以我可以悠閒的⼀邊蹬著斜躺⾞,⼀邊在⾼海拔⼭區看書。

我騎車所以我存在

抵達武嶺後真正的重頭戲來了,對調⾞頭⽅向後,我開始下滑全台最長的下坡,沿途因為很多髮夾彎,我還需要移動⾝體的重⼼,來抵抗過多的離⼼⼒,可能是下滑的坡度太⼤,也可能是整⾞含⾏李的慣性太⼤,我的碟煞來令片在⼤禹嶺之前,就已經完全磨平了。要不是解開踏板上的狗嘴套讓鞋底觸地,我早就連⼈帶⾞滾下萬丈深淵之中。沒想到來令片會消耗得如此之快,所以壓根兒沒想到要準備替換材料,無奈之下只好放棄繼續下滑的念頭,最後攔了⼀台送菜⾞,連⼈帶⾞直接拉回花蓮市區。

即將年過半百的我,很慶幸⾃⼰曾經體驗過各式各樣不同的單⾞與⽤⾞環境,這些真實的體驗,絕不可能透過閱讀,或是別⼈分享所能感受到的,唯有親⾝經歷,才能跟⾃⼰說“我玩過”。

看更多

未曾停止轉動的男人-周盟桂

一輩子活了別人三輩子,年輕時喜歡衝第一,中年後嚮往慢人生,不按常理出牌,不受世俗約束,自嘲是的背後盡是瀟灑人生觀。

蝦姊專欄 「自行車之國 - 荷蘭」(上)

喜愛騎自行車的各位也一定知道荷蘭是自行車大國,荷蘭是怎麼演變成如此自行車友善的國家呢?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荷蘭的自行車發展歷程,以及民間力量扮...

礫石車Gravel bike的未來趨勢

Rod羅德接續上星期巷口車的文章後,對於未來的Gravel bike,表示應會漸漸的分出數種不同流派,像公路車一樣。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