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體會吧,從傳統行業的角度

2022.10.20 週四
大家好偶素熊大!回首看上一篇文章是2021年12月初寫的,又好幾個月了呢!話說這幾個月沒什麼被朋友催更,大概是都知道熊大更新很慢的原因了,那就是懶!哈哈哈!

今天熊大為什麼又寫文章呢?原因很簡單,有想到一些想寫的東西,咱就先從熊大最愛無厘頭的開場開始聊吧!

熊大是物理系畢業的,對經過物理思維培訓的人來說,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真的很重要 (雖然說在實務工作上知道為什麼未必很重要),就是所謂的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因為熊大認為知道”為什麼”,在執行過程如果發生變數時,”知道為什麼而作”能幫我們做有效的調整校準,因為咱知道為什麼?知道根本目的;所以對熊大來說,探討各種:”為什麼?”變成一種樂趣,也是一種習慣。

你們知道物理系思維有什麼特點嗎?

來咱來回想一下物理實驗的五大步驟怎麼說的?

第一:提出問題

第二:猜想和假設

第三:制定計劃

第四:進行實驗收集證據

第五:分析資料得到結論

這裡面熊大認為最關鍵也最困難的,就是第一個步驟-提出問題。因為這需要強大的洞察力,要有”不理所當然認為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永遠不知足的好奇心及熱忱”,能從大家都認為”這樣很正常”、”這樣沒什麼問題”當中發掘問題。相信熊大,其實這真的很難!難到幾千年來東西都會往下掉這種常識卻只有牛頓會覺得為什麼東西往下掉?然後被他發現萬有引力這玩意兒。所以對熊大而言,去察覺這個行業中的各種”為什麼”變成一種樂趣,無論是產品、騎行知識、車友話題、前沿技術、產業新知,熊大對行業中的所有訊息都樂此不疲,或許某方面來說也是工作吧,但是熊大並不覺得探討行業內的各種訊息是在工作,這已然變成一種興趣帶來的樂趣了。

但是熊大也知道,對於所在行業及產品,有沒有熱忱?這個行業是不是自己的興趣?這未必和工作做得好有成就這些是直接必然的關係;工作是否有成就會跟人格特質、是否有責任感、是否堅毅、有智慧、優秀的品質等等等等比較有直接關係。比如說某著名空調電器企業的女性董事長,是令人景仰的企業家,但我相信她能有所成就的原因應該不是她的興趣是空調設備吧!不過雖說若這行業是自己的興趣,未必代表就能在行業裡做得很成功,但有興趣畢竟還是能加分的,更重要的是,對這項運動或產品有興趣,是能讓工作的過程有更多樂趣,不會”因為這是工作”而覺得做得很痛苦,畢竟這就是自己的興趣。

但這項產品是自己的興趣這件事又有一個問題要克服,那就是有些事情要避免用自己的喜好做判斷,比如說熊大是一個登山車愛好者,所以一定有自己”車友角度”的個人喜好。但畢竟企業經營來說,能讓公司掙錢的產品就是好產品,所以這就是要克服和平衡的,相信做產品的都應該知道這是什麼意思。熊大相信很多人都說過,許多企業強調產品的重要性,所謂的產品包含虛擬的,比如軟體程式,包含服務產品,比如保險,比如洗腳按摩理髮,當然也包含硬體產品,比如手機電腦衣服鞋子。

熊大認為,在以前,供給小於需求的時候,掌握”製造技術”很重要,因為那時候能製造出產品滿足需求是王道,所以在那個年代,學會”製造”產品的技能比較重要。經過長時間發展、知識的傳遞和普及,會製造的人及企業已經很多了,你會我會大家會,那麼”製造”就不像以前那麼值錢了。且供給大於需求了,競爭加劇了;這時候,變成”能把東西賣出去”的能力變重要了,這時候行銷力就很重要了,因為現在能供應製造的企業很多很多,產能遠大於需求了,消費者選擇變多了,所以別再說銷售行銷不重要,在未來,這種能力會越來越重要。

這時候,變成”能把東西賣出去”的能力變重要了,這時候行銷力就很重要了,因為現在能供應製造的企業很多很多,產能遠大於需求了,消費者選擇變多了,所以別再說銷售行銷不重要,在未來,這種能力會越來越重要。當然除了銷售力之外,大家都會製造了,供給大於需求了,那要怎麼贏過別人呢?所以開始琢磨差異化、技術力提高競爭門檻、品質量率價格等等有的沒的,目的很簡單:在眾多競爭當中脫穎而出。

這裡熊大要說明一個細微差別,讓大家理解,”製造產品”不等於”瞭解產品”,怎麼說?熊大看過許多公司,只是在”生產”一個製品,他們未必知道這個”製品”的使用方式。比如說不是每個碳纖維車架廠商都能意識到自己製造的車架,性能怎麼樣?設計成這樣的理由是什麼?使用者如何使用這項產品?這製品用起來是什麼體驗?為什麼測試項目和條件要這樣定?對這種企業來說,這只是他們有”製造”技術,手上這車架只是個”碳纖維做的製品”而已,只是讓自己掙錢的貨品而已,他們未必瞭解這個”產品”,請留意熊大說的,”製品”、”貨品” 、”產品”是有區別的,因為這就是許多傳統行業面對未來的重要挑戰!

現在大家都知道,有一種崗位叫做”產品經理”,在以前製造為王的時代是沒有的,因為製品需要的是生產技術。而”做產品”才需要”產品經理”。而對於產品經理來說,”瞭解使用者” 、”產品體驗”對於定義產品這件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而相較于傳統行業,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互聯網行業,因為能用資料分析使用者,因此在所謂”做產品”這件事情上,掌握資料的互聯網行業會佔優勢,熊大記得聽過一個互聯網業的朋友跟熊大說過一句話:”我不需要懂產品、懂技術,我只要懂用戶就好了”。

不過,熊大以為,這種思維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而是適用邊界的問題需要做厘清而已。熊大記得以前寫過的文章曾經提過:在產品定義相對單一的情況下,用資料分析來瞭解使用者應該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在產品有多重定義的,在用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需要的是什麼的情況下,所謂的”只需要瞭解用戶”,可能效果會有折扣。用盡方法、資料分析、市場調研,想得到的,也是用戶口中的”那個味兒”。裝各種逼、找各種背書,講各種情懷,想得到的,也是讓用戶覺得”喔有專業喔”。講各種文案,做各種包裝,未必抵得過這句:”我只是想做出自己會想用的產品並且跟認同我理念的用戶們分享”。

熊大在這行業20年來看過不少想進來這個行業的異業企業和人士,有時候,無論是做產品、做行銷,熊大總感覺他們只是想找一個在所有行業通用的做行銷和產品的公式、找出一個適用各行業的通用打法,而不是想在一個行業裡面深入瞭解這個行業的深度、不是想深耕細作,不是對行業和產品發自內心的喜愛。有時候熊大覺得,一些異業依然只是想用自己在本業中的經驗和思維來看這個行業,認為自己在這個行業的成功方法應該也能用在這個行業,熊大認為這也不是說就一定不行,搞不好還真的能行,只是,這樣的思維就沒有打算好好學習瞭解這個行業的深度了,不是嗎?

這就像進健身房的目的,只是因為這能讓自己的身材變好而作運動,不是真的喜愛這項運動;也像是異業進來自行車與電動車行業,往往是因為這個行業是環保的、是有益健康的、市場是有前景的,而來做這個行業做這個產品。但這項運動這項產品的愛好者,其實就已經是單純的喜愛這項運動、這種產品的體驗,只是剛好這個產品是環保的是有益健康的,當然環保又有益健康是好事情只是這不是我們愛騎車的主要理由;不然你可以問問山地車公路車愛好者是不是因為環保健康而騎車?

有時候熊大覺得環保有益健康是我們愛好者說服周邊的人讓我們繼續騎車的理由、以及鼓勵想來騎車的初學者用的理由而已。熊大不知道自己這20年來的所學知識、資歷經驗,用在其他行業是否可行?可能有些可行有些不可行吧!但熊大並不在意這種事情,因為熊大喜愛這個行業,熊大不覺得需要去找”適用其他行業”的通用打法。因為熊大會一直在這個行業裡深耕、鑽研;真心喜愛這個行業這項產品在這個行業就一定有容身之處,又何必想自己去其他行業能做什麼能怎麼做呢?或許若干年後,有些異業找到更能掙錢的其他行業了、或者在這行業沒能取得想要的成功而離開這個行業,不管怎麼樣,喜愛這個行業、喜愛這項產品的人,依然會在這裡面,繼續鑽研、繼續深究、繼續享受這裡面的樂趣。

喜歡自行車、喜歡騎車、喜歡研究這個行業的點點滴滴,其實不需要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是很簡單的一句話而已:

我愛騎自行車,我愛這個行業。

看更多

讓單車從興趣走入生活

並不是每一種興趣,都可以直接跟生活相容的,即使沒有能夠和有相關事物連結,也能夠延伸那份滿足的心情,讓日常更有活力與目標。

Rod爸爸的幻想 / bupa bike (下)

這些想法在經過設計階段不拉不拉的的摸索之後就開始畫設計圖,寄去給車架廠的業務人員之後過沒多久就得到這張工程圖面給我確認...

你已經被幸運的腳踏車拜訪了

後疫情時代面臨的巨大議題,庫存過多,銷售下降,成本過高,自從2022年底起自行車品牌公司倒閉消息接連不斷地出現,你能幸運躲過這一次嗎?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