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森林公園旁 / 介於品牌和沒有品牌的車
一個都會中的公園,不只是運動的人才會在這出現。規劃了一整排的自行車停放架,讓各式各樣的車子一台台,在舞台上閃閃發亮。
跨界 產品/平面/插畫 設計師。喜歡不務正業地穿梭於巷弄之中閒晃散步,觀察大街小巷的交通工具與其使用狀況,想像並記錄並想像下它們曾經發生的故事。
第一次看到這台特別的BMX是在拜訪友人家時看到的,特殊的踏板且左右兩側都有鏈條帶動的趨動方式馬上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細問之下原來這台車是他從花蓮露營時沿路看到,就和原主人談好收購並一路架在車上載回來,騎乘的方式是靠著曲柄上下踩踏帶動兩個齒盤前進,並非傳統大盤旋轉式的帶動後輪,同樣的機構似乎也有應用在不同的車種上的樣子,聽到看到特別的車子總是心癢難耐想要體驗看看,然後厚著臉皮就要朋友借我回去騎乘,於是我就把這台奇特的『輕踩自行車』阿基米德 帶了回來。
這彷彿走路般的驅動方式的特別趨動方式叫作『transbar power』,在網路上做了點功課,這台車應該是1980-90年份左右生產的,在分享到社群之後,也有熱心的網友提供了叫作stringbike的類似的驅動方式,前者採用鍊條混合繩子的方式;後者則是完全採用繩子的方式。
找了個午後騎著這台車去繞了幾圈公園的自行車道,剛上車踏板的位置和傳統的對角線不同,會一瞬間不知道腳該怎麼放,一開始也很容易直覺得把踏板踩到底,然後另一隻腳踩踏時就會有點拉扯的感受,這樣子的帶動後輪轉動的效率也不甚佳;反而像是小碎步般小角度的上下踩踏擺動的方式相對來說有效率,掌握到踩踏的小技巧整體騎乘體驗就順暢許多。在騎乘過程中忽然有個念頭既然是台BMX,那我應該可以抽車看看,沒想到這樣的踩踏方式和抽車用力踩踏的既定印象落差許多,一瞬間的失去平衡差點在馬路上摔個狗吃屎。
以個人的觀點來說,我覺得BMX(Bicycle Motocross)是個很具有實驗性的車種,可能是本來用途就來玩特技、越野又不受到場地限制的用途,車種本身就帶有些冒險犯難精神的意味,於是各種創新的驅動方是應用在BMX都不會有強烈的不協調感,在外觀造型上對於不同機構也具有強大的包容性,除了這台『transbar power』的BMX外,我也曾經擁有一台用連桿式驅動的 BMX,沒有大盤與練條讓整台車更簡潔幹練,當時也作為工作區域附近的交通工具使用。有時間的時候來計畫一趟這台『輕踩自行車』的單車之旅,繼續發覺這台車的有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