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單車作為動力這件事

2023.12.14 週四
豬哥廖(hovex)與周里昂(leon)的閒話家常,以聊天的方式來談談單車除了以 運動為目的或作為移動的交通工具外,還有怎樣的可能性?

leon797

跨界 產品/平面/插畫 設計師。喜歡不務正業地穿梭於巷弄之中閒晃散步,觀察大街小巷的交通工具與其使用狀況,想像並記錄並想像下它們曾經發生的故事。

緣由 

由於『華麗的古典雙輪主義』臉書社團中團長許碗粿 發文一系列以自行車作為動力作為研磨刀具的砂輪機, 縫紉機,和翻土機的照片,引發了我和 hovex 討論的話題,對於單車的傳動動力除了使用在移動之外,還有 轉換成各種不同種類利用的可能性。這種源自於使用者的體力轉換成的能源,環保又帶有一點趣味性,又 很貼近使用者日常生活的需求,感覺是有別於運動的 另一種方向『單車融入生活』的概念。 

leon:

先前在單車時代的文章中看過一間『Maya Pedal』組織的資料,他們把已經被淘 汰的廢棄自行車零件,主要是車架,包含踏板的傳動系統,再搭配上額外的金屬 或是木頭的材料製作成許多不同樣貌叫作『Bicimaquinas』的機械裝置,透過使用者踩踏踏板使機械運轉用來取代電力變成一台台的『單車磨坊』、『單車攪拌器』 『單車抽水器』、『單車洗衣機』...等等,每一台『Bicimaquinas』因為有不同的 用途而衍生出來各自獨特的造型。每一台售價 40 美元,似乎在缺乏電力的瓜地 馬拉農村為當地人民的生活模式造成不小的影響。 

hovex:

相較於一般人看待腳踏車,通常都會著重在『腳踩兩個輪子』,對於設計師來說, 腳踏車更像是『用腳轉動大齒盤並且會齒數差造成效率差異地來帶動後輪向前』 的機構。用後者這個理解來延伸思考,就會產生出如你和『華麗的古典雙輪主義』 中提出的發電產能的可能性。就可行性來說,可能要將『敏感度較高的儲能電池』, 或者『只需要低電量就可以重點改善生活的機制』,這兩個類別的選項挑選出, 作為腳踏車協助生活的標的。 

bicycle silhouette

leon:

現實上來說,『Bicimaquinas』這種機械裝置如果放置在電力資源充足的大城市,除了趣味性外,似乎沒有特別實質有效的利用方式。 以『儲能電池』的角度切入也許會有發展的空間。先前看過一段影片介紹 MIT 開發的電輪胎,透過更換到不同單車上讓每台單車都變成電輔車,換個思考方向如果能把踩踏的動力回傳給『車輪電池』,車輪電池就變成了一個人體充電的行動電源,單車不作為交通工具時,就可以用它的車輪來為其他設備來電。 

個人很喜歡科幻小说之父H. G. Wells說過的『Cycle tracks will abound in Utopia.』

他認為理想的未來烏托邦應該是充滿著單車道,騎著自行車就能夠自由來去的。自行車以單純的機械原理運作滿足了人們移動的需求後就一直存在歷經百年的歷史,也會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未來世界的想像。想到 前陣子看個一齣俄羅斯惡搞的未來女人國科幻喜劇『兩山』,自行車常常作為劇中未來想像中的交通工具,似乎有點岔開主題了,哈!

hovex: 

請容許我,繼續、稍微、延伸你歪樓的內容。『小體積』且『簡單動作』的運動 轉化成為『可視覺化』的儲能,以後可能可以有勞 UX 和 ID 設計師創造系列性『人/機/能』互動的微型儲能產品,同樣邏輯的事情現在其實都正在這個世界上發生,例如碳足跡的紀錄和交易,過去被認定計算統計一點意義都沒有的事情,現在用微量付出做累計大數據的作業流程,剛好就符合你這次提出的概念了不是? 你提出的紅輪子名稱是哥本哈根輪。如果這個巨型花鼓可以在外觀上就看到電量的消長,並且有一個流程可以取出電能做日常其他的使用,這就不就有意思了起來?

延伸你烏托邦的那部份過去對未來世界的想像,在這幾年特斯拉搭配充電樁,以 及 GOGORO 實體交換電池的普及,未來世界可能的模樣似乎會越來越和過去科幻小說不同。輕量電輔自行車,現在看起來是再合理不過了。明確的區分都會行動設定,以及中長途的交通模式,變成可行!阿姆斯特丹在過去 20 年已經驗證原本看起來擾民的政策(強勢排除汽車在都會區的使用範圍)其實是合理而且可以被群眾接的!  

leon:

延續你說到的『哥本哈根輪』如果蓄電量及用電量能夠視覺化呈現,在設計觀點來說的確蠻有意思的,如果透過 UX 的角度在使用流程上有一套親民易用的服務設計,有效率的電能規劃在電費逐漸漲幅的現今是頗具有競爭力的,以自行車的車輪雖說在視覺上的面積最大效果最好,但考慮是否每個使用者都有更換車輪的技巧或使用性上是否符合生活上的需求,以車輪作為蓄電池的載具未必是最佳解,考量整體的服務系統為出發點的話,單車本身很容易變得不是主角了,而是整個系統中的一項部件了,哈,我個人就會覺得沒有這麼有趣! 另一個角度切入這樣的使用方式,是否有的使用者會顧慮用電的隱私? 想像中用電規劃類似 Iphone 的螢幕小幫手,把你所有 APP 使用時間條列出來,時間花費在哪兒都一 目了然,會不會未來在節能意識高漲的風氣下,會有使用者不想被知道電力利用在哪裡?

回到以自行車為主角的議題上,把目光放短程一些再思考看看,可以發展的除了生活中電力使用稍稍不便,又有可以透過自行車移動來發揮的空間,找到了一個將前輪置換乘除草機構的機械裝置,感覺是個在趣味性和實用性找到一個切入點的設計。讓我想到也許可以從『Bikepacking』的角度切入,但單車旅行單車露營的過程中,透過單車的動能來創造出不同類型的能源利用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讓單車不僅僅只是移動的交通工具而已。

hovex:

如果要切入 bikepacking,那外觀設計上就一定只剩下「要夠帥」這條路可以走了 耶!如果可以一個類自行車轉動機構,只要改變套件或者接頭,就可以同時產出各種結果來滿足露營的各式需求,這樣會好玩嗎?也許吧,畢竟我是宅到連露營都沒玩過的男子,沒啥親身經歷。我喜歡你提到的自行車除草機的概念(雖然無法想像實際上的機構),把日常生活中許多已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作動方式,全都改成可以用旋轉大小圓周的作動來源,這個世界會不會開始變得搞笑?像是以後看電視的一家人,固定都會有一個人手一直在旋轉轉動 crank,只為了讓電視繼續有電,播完這部鋼鐵人最新一集。或者以後媽媽半夜洗衣服,會同時也成為她的每日運動時間,因為為了要讓洗衣機脫水旋轉可以執行,必須要騎動在洗衣機旁的那台室內腳踏車。

好,我必須停止。果然跟我想的一樣,整件事開始變得搞笑起來。 

leon: 

來作個結論吧 

哈哈哈! 我反而覺得『帶有一點搞笑的趣味感』會讓這件事有個確切的切入點, 有趣的事情才會讓電力資源便利的現代社會需要用單車(人力)來發電蓄能這件 事變得讓使用者有興趣去作。無論應用在戶外的露營活動,抑或是應用都會內的節能服務,首先都要有動機才會有機會發展下去,而我覺得『趣味感』是個不錯的動機。 

希望我們的討論可以激發大家有更多的想法,相信未來腳踏車這個歷久不衰的產品一定會有更多的可能性發生。

看更多

虎頭埤阿勃勒

每年這個時節,正是黃金雨紛飛飄落,染黃台南這片文化古都。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