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認識了折疊車,覺得一台腳踏車可以展開去折疊起來的變形機制,真是新奇有趣!小時候手腳笨拙不擅折疊技巧,就維持展開的方式,停在老家公寓的樓梯口。它就這樣陪伴我度過了許多穿梭巷弄的童年時光…
人生不容易,常常不是想去墾丁就能去,想爬玉山就去爬。搜尋台灣本土的腳踏車使用文化,也會讓人因為懶惰,反而在夢境中和周公一起騎自行車。於是這時候google街景的用途就來了。
當你眼前的路是顛簸障礙時,你會直面從障礙跨越過去?還是退縮下來?從跨越顛簸障礙的過程會產生恐懼,你會怎麼處理這份恐懼?
成衣針縫和布料的產業環境,讓身處在交通屬紐的彰化火車站旁的小西街區充滿著短程移動的腳踏車需求,即便現今有開的店面已經只剩下小吃店了。
出發去台灣的後山,麋鹿米今天前往花蓮在太平洋海上泛舟,在兩潭自行車道上縱橫,想吃就吃,想睡就睡,這就是麋鹿米的生活。麋鹿米雖然養狗但是也愛貓,這次安排了一場三天兩夜的小旅行,讓自己完成List上的其中一個目標:划獨木舟。
跟著歲月更迭的足跡,我們看著小西巷的建築物到小擺設,從小吃店到腳踏車。唯一不變的是默不作聲的過去。
巷口車這次進行一次巷口自行車使用者紀錄統計,希望能用數據來看出台灣街頭的使用現況。有好奇這次的結果嗎?一起來看看吧。
在艷陽高照的下午,為了尋找彰化火車站附近小西巷的腳踏車,卻用步行的方式來一一撿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