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行車賽事看見台灣路權困境

2023.12.07 週四
我要舉辦了。我不能舉辦了。我終於可以舉辦了。最後我無法舉辦了。

山姆

經營「蜂刺固齒咖啡專門店」,擔當中部唯一單速車工作室,但卻是中興新村最難喝到的咖啡。組單車要預約,喝咖啡靠緣分。歡迎來到山姆單車上的斜槓人生!

先前在網路上出現一紙公文截圖,內文決議武嶺盃單車賽不得舉辦,不僅如此,文中也提及民怨、負面新聞、考量大眾利益等詞彙,說明往後將不於假日期間核可相似的單車活動的道路使用權。這紙公文很迅速地傳遍各大單車媒體與社團,車友們也直接在網路上炸鍋。新聞媒體也使用聳動的標題來關注此次事件,造成兩派人馬於網路上爭論不休。武嶺盃已經是台灣行之有年的單車主題活動,透過騎乘單車挑戰台灣公路最高點,並在沿途盡覽山野美景,除了推廣運動休閒增進國人健康外,同時也有觀光的經濟效益。許多人努力的訓練、提前預訂的飯店與交通等規劃都付之一炬,這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其中開始有人討論到「大眾利益」,而一條道路服務的「大眾」又該如何定義?

新聞時常報導假期間觀光景點湧入車潮導致交通阻塞,搭配當地停車位無法負荷,導致汽車排隊在周邊道路動彈不得的畫面,但人們樂此不疲,覺得很熱鬧很好玩。同樣的景象搬到武嶺上也是一樣。儘管武嶺亭與停車場近年才剛整修完畢,但整修是為了優化環境與設施,並不是無限制的擴充停車場。想像一下整個合歡山的山頭剷平闢為停車場,這樣的山野還會有人想去嗎?人們離開市區不就是為了親近自然環境嗎?即使深知山上停車位不足,還是要開車前往。這才發現台灣的道路服務的不是「人」,而是「開車的人」。因此在假期間舉辦武嶺盃單車賽,擾了開車的民,成為了擾民的活動。

山區道路空間有限,卻未管制車輛通行。照片取自網路。

回到單車活動本身,武嶺盃在近十年已經是享譽國際的自行車活動,許多國際車友藉著這樣的活動體驗台灣山野的美好。只因一些無科學根據的大眾因素而抹煞這樣代表性的活動,對當地觀光造成莫大的損失。不僅如此,該公文的發布,也間接宣示了台灣的山路不歡迎汽車以外的用路人前往,對單車族來說無疑是一種歧視。所幸在南投縣政府率先發函同意,來挽救活動,各權責單位才陸續再次同意,讓武嶺盃恢復舉辦。同年度舉辦過武嶺單車活動的其他團隊亦分享經驗,澄清單車活動於清晨舉辦,確實避開了多數觀光車潮,活動順利圓滿,並無造成壅塞之事實。

媒體未經求證,採用網路說法產生的事實矛盾

(備註:最後該活動因豪雨成災而宣告停辦,氣候因素非本篇主軸將不細談)

因為這起事件,觀察到車友間的討論終於跳脫路線、訓練與裝備,更多人意識到單車屬於弱勢用路族群的問題。也或許知道,只是平常不去觸碰與討論,問題就出在台灣單車文化長期被歸類在競技運動,對於生活單車的討論與認知可說是完全被忽視,彷彿那些不到萬元的生活單車並不存在。許多單車騎士除了「運動」過程中是騎著單車,其他時候同樣使用主流的汽機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因此在合理用路的情況下,在單車社團內騎士之間互相檢討的自我矮化行為也是屢見不鮮。如同前述,即使申請路權舉辦封街競賽,只要事不關己,活動仍然要承受「擾民」的罵名。

筆者喜愛單車休閒,在生活中單車、機車、汽車都在使用範圍內,每天依照出門的任務與地點不同來調配交通工具,其中又以單車為短程的優先考量,一有機會就會用單車取代汽機車,常自詡為一名單車通勤客。隨著社會歷練增長,及對台灣交通環境有更深的理解後,漸漸無法單純鼓勵身邊的人加入單車生活的行列,原因就在於複雜的環境導致單車用路風險。在現行的道路環境中,開車有多便利應該不用多作解釋,只要有駕照並懂得開車的人大概都沉浸在這種幸福感中。貸款數十萬購買汽車被認為是生活必需品,而超過萬元的單車則讓人訝異這玩具怎麼這麼貴。這就是城市發展圍繞著汽車使用者進而產生許多畸形的樣態、矛盾與衝突。

交通工具的使用是人的選擇

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發現城市道路將單車道規劃在慢車道或人行道,而且經常是瑣碎且不連貫。到了鄉村更是連人行道都沒有,將所剩不多的道路空間規劃為停車位等,各種車輛、單車與行人處在互相逼迫的雜亂空間中。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安全且順暢的騎乘單車。以汽機車為主流的道路設計最終也導向鼓勵人民購買相關產品做為交通工具。我們可以試著回想,或觀察身邊案例,在青少年成年時最想收到的禮物是甚麼?我猜想是機車,而同學最有可能送的禮物則是機車安全帽。在青少年成年的那天,多數人就會捨棄陪伴自己童年的「交通工具」,開始使用機車,在不久的未來投入汽車使用。而單車則要到出社會有穩定收入後才會再次考慮使用的「運動器材」。

難道我們注定沒辦法翻轉交通環境,在台灣成為單車生活的通勤族嗎?

藉由長期騎單車的習慣,筆者也成立網路社團分享國外的單車文化與風氣,在政策與建設上如何翻轉與落實,同時也輕鬆分享自己或他人的單車通勤心得。更重要的是,逐漸凝聚起台灣單車通勤族的公民力量,進而監督政府的作為,逐漸朝更好的方向前進。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還沒到放棄的程度,包含行人、機車、重機、大眾運輸等許多路權團體都在不停倡議相關議題,最終都導向道路設施重新分配、政策執法健全完善、用路觀念與教育增進,一個道路環境議題包羅萬象,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就擺在那邊,需要更多人的關注與投入,才能在遙遠的未來產生本質上的轉變。

看更多

修復還是新購?老車修復三兩事。

鋼管車細緻的車架、水平上管、優雅的LUG燒焊,獨特的古典視覺吸引了一部分單車使用者的喜愛。如果再加上一點年代感,所謂「老鋼管」更是勾起許多人...

台北行李箱輕旅行

每一台車款定義和訴求都不一樣,單就通勤、上下班的話,20"、451的車款好騎乘和運動,折疊後放後車廂兩台都沒問題。 帶上旅行的話,你會選擇怎...

小鬼當家,聖誕小孩市集

那就不要想太多,約幾個親戚朋友的小孩子,來點童趣的小孩市集吧!以孩子自己準備的二手玩具及衣物、加上手作才藝甚至自己製作餐點,搭配一點大人準備...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