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最美自行車道:時空暗線 THE DARK LINE

2023.11.09 週四
北台灣,介於牡丹車站與三貂嶺車站之間,有一條「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又稱「THE DARK LINE 時空暗線」,是由廢棄鐵路隧道改造的人行與自行車道。隧道特有的宜人氣候,沿路可見各種不同生態與工業並存的痕跡,騎行其中不只舒適,還能長知識!

吃蝦

從事使用者研究,從工業設計跨人類學,對人如何在城市空間與數位世界移動與生活充滿興趣。

從牡丹車站出發,沿著鐵道與山嶺景色步行約十來分鐘,就能踏入「THE DARK LINE 時空暗線」自行車道。進入隧道,在晦暗的光線與沁涼的感受中,可隱約聽到水流聲,路程中時不時可見到滴水積累成數片或大或小的鐘乳石痕跡,甚至還保留有蝙蝠的棲息地。THE DARK LINE 座落於北台灣牡丹車站與三貂嶺車站之間,總長3,192米,原為日治時期開發的鐵路隧道,如今在設計師巧手之下融合豐富植被、水流、動物、自然地貌與後工業地景,成為一條沈浸其中,同時能解讀那些差點被遺忘的歷史記憶。

從古道、隧道到自行車道

淡蘭古道是指淡水到葛瑪蘭之間的交通要道,穿插於群山峻嶺之中,是過去先民狩獵、來往和貿易的主要通行網絡。日治時期,為了開採媒礦,在其中一條古道的基礎之上,修建了鐵路並打通隧道,然而隨著採礦業的沒落,加上這是單軌通車鐵路,難以作為載客之用,於是這條鐵路隨之荒廢了。

被人類遺棄的隧道,並未沈寂,失去人為干擾,水流入隧道,滻滻的溪水中有魚蝦進駐,隧道上方也有台灣葉鼻蝠棲息,以及水流滲透帶來鐘乳石沈積,人為隧道和自然地景樣貌逐步地融合。

隨著政府開始逐步修復淡蘭古道,這條隧道也納入整修範圍,委託了景觀設計團隊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協同西班牙 mICHELE & mIQUEL 公司一起同規劃建造。本著景觀設計的出發點,設計師希望透過最小化設計,讓後來的人造建物能自然融入過去的歷史痕跡之中,使來客能專注欣賞原生地景地貌。這條獨特且低調,結合自然生態的自行車道由此而生。

圖:由銹化的不銹鋼鋪設的路面,從縫隙中可以看到原本生態,又不打擾其生長。

設計讓位給自然

低調設計的最大難處在於,業主會認為你沒有做事。有些設計師會因此做些不必要的設計來堵業主的嘴,導致沒有意義且多餘的設計充斥在台灣社會,無論在建築、產品或平面設計領域。而時空暗線的設計師獨排眾議,堅守低調設計之路,他認為遊客來三貂嶺,想要享受的是自然景色,不該被華麗的建築設計干擾,因此全段道路都使用銹化過的不銹鋼筋來鋪路。這些不銹鋼筋在銹化處理後,會噴上特殊噴漆凍銹,並不會繼續鏽蝕,若有銹蝕也可以再補強,或是直接換掉這條鋼筋,後續維護並不困難。低調的棕色能與大地色系融合,加上重複無變化的鋼筋排列,刻意做出無聊設計,不搶走古道的風光。

由不鏽鋼架高鋪設的柵欄地面,保留著原本流經地面的溪流,讓生活其中的魚蝦繼續生存,腳下的生態圈還會繼續的隨時間變化,同時透過柵欄的縫隙,人們也可以觀賞到地底風光。隧道外,有些生命力堅強的植物,還會從柵欄的縫隙中穿出,十分可愛。

圖:古蹟與植被共存,四周還有蝴蝶飛舞。

試著與自然共存

對設計團隊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盡可能保存現有的狀態。設計師不認同修復類似建物時,經常選擇打掉重練,或是直接使用水泥、柏油修補與鋪路。一但柏油鋪下去,隧道內的溪流自然消失,魚蝦和植被也不復存在;水泥修補牆面之後,也將抹去隧道被使用過的歷史痕跡,非常可惜。

除了透過架高設計,維護著地面生態,整個隧道只有下而上的打間接光,儘可能讓隧道維持在廢棄以來的狀態,不打擾已經長時間棲息於其中台灣特有的台灣葉鼻蝠的生存空間。

行進到後半,有一小截走出隧道,彷彿露天小花園的路段,也是設計師刻意保存下來的,走到這段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桃花源感。這是一個充滿各種植栽樹木的小山谷,許多蝴蝶翩翩飛舞其中。設計師表示,吳哥窟也是這樣古蹟與樹木共存,他以相同的思路保留了這段景象,在層層疊疊的綠葉之中,隱約可見留在隧道口上方,證明他曾是鐵路的標示。

隧道荒廢後入住的動植物,和多年累積的鐘乳石景觀,去除很容易,重現卻很困難,而且凡事有先來後到,人類憑什麼突然想起這隧道,就貿然進去破壞掉他們的棲息場所呢?而這條溪流其實也是下游居民的水源地之一,保存這條水路,對人類和環境而言是互惠的行動。設計師認為好的設計要回應當代議題,讓人們一起如何對待環境和希望保留住什麼樣的價值。

圖:色彩斑斕的鐘乳石痕。

可讀的地景紋理

除了非人生物的痕跡,人類和非生物也在此留下烙印。過去為鐵路修建的隧道,隧道上方充滿煙燻焦黑的痕跡,是火車曾經通行的證明,以及零零散散的隧道修補痕跡。當隧道停用,水流緩慢滲入後,牆上逐漸產生橘色、銘黃色等參差不齊的鐘乳石痕,當然也結了不少鐘乳石柱。這些時間累積而來的紋路,更增添牆面質感的豐富度。

如果選擇簡單方便的做法,大手一揮,水泥糊上牆!這些痕跡將不復見,而設計師更希望他們能存留下來,供來客讀取和想像,過去採礦火車通行的時光以及廢棄後生態與工業產物交織的變化,讓地景紋理變成史書般具有可讀性。

因此修復過後的隧道,僅在結構不足的部分以水泥修補,其餘盡可能保留原樣。仔細觀察的話,會在牆上看到很多分布不均、小小的黃銅色偵測器,隨時檢測是否需要補強。實際上讓水流適當的滲漏,有助於紓解壓力,若只是單純水泥封死修補,反而更容易累積壓力而破裂。

經過三公里長的隧道尾端,水流聲更加明顯,溪水漫進隧道,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網美打卡景點:洞口鏡面倒影。從幽暗環境中,隧道出口的光彷彿聖光一般,倒映出金色綠色的光澤,大家配合水面倒影,輕輕鬆鬆就可拍出獨特的鏡像照片!

請輕聲慢行

時空暗線如今不用預約,但有遊客上限數,所以假日人多時,可能需要在遊客中心稍候,遊客中心也是基於同樣的修復理念,保留舊有建築,僅做補強。遊客中心旁有解說牌,可以邊眺望山景,邊看看設計歷程。附近有很多 Youbike 出租點,也可以選擇租用共享單車,來趟輕旅行。由於全長僅三公里多,其實非常適合步行,隧道內沒有陽光曝曬,氣溫宜人,漫步其中沿途觀察人文與生態共存的細節。

也請大家在隧道尾端,經過蝙蝠棲息地附近時,務必輕聲慢行,不要打擾他們。路上會有標語和工作人員告知大家蝙蝠的位置,請默默的觀察並守護他們!

這是一條以非常不一樣觀點和理念修復的車道,環境不是永恆不變的,是時間與空間的交織,台灣空間改造經常忽視時空的連續性,容易使人們對環境麻木無感。時空暗線保留了文史肌理,打造一條融合生態和歷史的路徑,讓這條自行車道變得獨特而有趣,也讓我們能一同思考,人類與環境共處,與自然和過去共存的方式。

圖:三公里輕旅程,來一趟生態休閒之旅吧!

看更多

媽媽,一起騎車嗎?

車把時而向左,時而向右,龍頭不聽使喚,不小心就會摔倒下來似,歪歪扭扭,騎不到一百公尺,路上有個大石頭,使勁閃開,突然間——碰!咚!哎呀,重重...

Rod爸爸的幻想 / bupa bike (上)

2020年3月起自行車,電輔車的前後座可合法載4歲及6歲以下兒童的法規通過後,多了一個可以載小孩的交通工具,除了合格的兒童座椅考量之外,一台...

不開心的時候就去騎車吧!

購買單車的確會心情愉悅,而騎乘單車的感受是單純的快樂,體力轉化成行進的動力,煩惱的思緒也會逐漸隨風而逝,面臨的問題不見得能解決但心胸卻開闊了...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