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主播台上沒聊的事

2023.11.23 週四
賽後自由車運動界人士大力疾呼台灣需要一個250公尺的室內自由車場,聲量大到像是把這個挫敗都歸咎於缺乏國際標準的250公尺場地,有些圈外人對此不甚了解,或許有些人覺得這是為與獎牌擦身而過在找開脫的藉口。

張壽生 Greg Chang

1990年代的自由車選手,曾獲多項全國賽事冠軍以及亞洲賽事佳績,後轉任自行車媒體20年,現為鐵山腳單車運動村村長,致力推廣自行車安全教育以及正確觀念。

有幸在今年杭州亞運會擔任場地自由車賽的賽事講評,也很感謝愛爾達作這麼完整的亞運會轉播。在場地賽的男子團隊競速賽銅牌戰,中華隊最後半圈被馬來西亞隊逆轉,最後只輸了0.111秒,痛失站上頒獎台機會。賽後自由車運動界人士大力疾呼台灣需要一個250公尺的室內自由車場,聲量大到像是把這個挫敗都歸咎於缺乏國際標準的250公尺場地,有些圈外人對此不甚了解,或許有些人覺得這是為與獎牌擦身而過在找開脫的藉口。

為何必需要250公尺的場地?

先來好好分析一下333m場地跟250m場地的差異,康世峰在台中的場地今年(2023)最佳200公尺成績為10.1秒(助跑計時),亞洲國際賽的男子水準,現在大約在9.5秒到10秒之間。我也很期待台灣選手每一場都可以突破10秒大關,但是台中的教練只說了一句,台中這個333場地很難,甚至會有危險。他們說:你可以騎摩托車上去試看看,時速超過70km/h,這個坡道就快要擋不住速度的離心力,有種要飛出去的感覺。10秒行走200公尺,一分鐘就是1.2公里,乘上60分鐘,速度是72 km/h,或許這就是這個場地的速度極限了。放眼國際,在333公尺的場地能夠突破10秒成績的紀錄也是寥寥可數。而當今200公尺助跑計時的世界紀錄是9.1秒,當然這是在250m的場地所創的,這相當於時速79.12 km/h,如果創出9秒的時間,時速就是80 km/h!在一個碗型的跑道之中,光靠人力自身的能力,可以創造出超越80km/h的極速,這實在是一件很Amazing的事情。

先不說選手的福利制度,保障安穩的訓練條件等等,光是一個333m場地,就讓速度發展上看到極限了,如果政府的體育政策給了選手一定的保障,也創建一個訓練團隊的體系,但是站在這個333m場地的限制上,追趕亞洲其他國家已經顯得非常吃力,連爭奪二線位置都會越來越難。

為何要室內?

室內場地除了不怕風吹雨打,辦比賽不會受到天候影響之外,室內場地沒有順逆風影響,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速度講究穩定與延續,越能夠延伸速度的穩定,才有可能創出最高速的訓練品質。室外場地一定會有順逆風,這等於無形的小間歇,在比賽中,室外場地要選用較輕的齒比,原因就在於要為這說不準的風勢,做一點體力的保留。

小總結以上兩點,台灣菁英體育發展的場地速度天花板已經頂在這裡,台灣的車壇就這麼絕望嗎?當然也不全然,333m的木質場地用在青年或女子選手的訓練,還是十分豪華。在中長距離方面,作為打底的基礎訓練,還是相當夠用,但是要往菁英體育發展,這是需要有其他的條件做配套。

菁英體育 VS. 全民運動

自由車項目在亞運失利之後,車界一片發起台灣需要250m室內場地的訴求,但也有些不以為然的聲音,認為這是巨嬰在哭鬧,根本緣木求魚,難道給台灣自由車界了一個室內250m場地,以後就能拿獎牌?我先說說我的看法,有250m室內場地不代表一定會拿獎牌,但是沒有250m室內場地,我們在亞洲的競爭力上面,可能以後只能爭五六七八名,在排名與獎牌漸行漸遠的情況,自由車項目可能也將逐漸式微。台灣在體育資源的劃分上,要嘛是有獎牌,要嘛是運動人口夠多。有人說一個自由車場造價高昂,只給了少數人使用,還不如多蓋些胖場,多蓋些自行車道,但是自由車場地賽是自由車的格鬥技,蓋無數的胖場、延長無限公里數的自行車道,還是培養不出來能上場的鬥士,全民運動跟菁英體育的發展觀念,是不同的路子。

大家都很喜歡拿香港來比較,香港自從黃金寶有能力衝擊世錦賽金牌跟奧運會之後,同時在亞洲獲獎無數,促成了香港興建將軍澳單車館,斥資超過11億港幣所興建的香港單車館公園,佔地5.3公頃,無論香港如何寸土寸金,這筆帳絕對無法用運動人口來計算的。香港大約750萬人口,即便是香港本地辦場地賽,也不會超過75人參賽,這等於不到十萬分之一的觸及率,花這麼多錢幹什麼呢?一切就是為了延續在這個項目上的優勢,黃金寶之後出了世界冠軍郭灝霆、接著再有李慧詩確實在奧運會上兩度站上頒獎台。也讓香港單車隊在亞洲這20年來保有一席之地。亞運會的獎牌對一個社會有多重要?端看這個社會的自我評價,這沒有高低對錯之分,中國也是從乒乓外交開始,小球贏了老外,老外會說這只是娛樂項目,中國只能繼續在體育場上一步一步的往上去爭取國際社會的一席之地。而台灣總是贏的時候才是台灣之光,台灣的體育政策,認為運動員就是個只要有重賞,時候到了就會出現想奪重賞的勇夫。

年度預算

現在開始想像,如果台灣有了250m的室內自由車場,台灣社會跟政府也認同了菁英體育對於台灣社會的貢獻與價值。那麼,還需要什麼才能拿獎牌呢?首先是教練與團隊(硬體、軟體、科研、情蒐...),再來是選手與農場,這部分光是人數,即便像是馬來西亞當初只選擇建立短距離局部隊伍,以阿旺為主的男子短距離編制,至少也要六人。這其中外籍教練的年薪行情,大約在十萬美金起跳,六人四處征戰亞洲積分賽、世界杯、世錦賽,大約一年要住200天以上的飯店,奧運年大約是超過250天,機票當作車票在買,隊職員成員之中還需要拋妻棄子的機械師、按摩師,年薪一定都是在水準之上,加上選手的薪水(獎學金),這一筆帳算下來,一千萬台幣也只是杯水車薪,打一輪奧運會至少要制定六到八年的計畫,如果隊伍人數龐大,一年用掉一億的台幣,也只是要加入到競爭隊列之中的基本入場券。(這樣反算奧運金牌獎金二千萬,亞運金牌獎金三百萬,夠用嗎?)

現在亞洲自由車場地賽的版圖,中國、日本、馬來西亞、香港都有上述這種基本配置,而中國跟日本的預算只會是上述的倍數,中國先是請了法國教練,後來法國教練去了日本,幫助日本在東京奧運要突破歐美拿成績。現在中國請的是荷蘭名將Theo Bos當教練,這些外教團隊的預算不公開,但肯定是不斐的年薪加上高額的獎金,還要加上該有的機票休假福利。中、日這種豪華隊列,稱霸亞洲只是基礎要求,他們要拼的是世界舞台,在這個高科技、大體力輸出的自由車項目中,也能不輸歐美,才是真的站穩體育大國的腳步。

這一Part夢到這裡,好像該醒了。中華台北拿什麼預算在跟其他國家競爭?我們靠的是熱情與夢想,靠的是家庭的支持,再上去到某些縣市隊伍可以給予一些資源,差不多就到頂了。遇到大賽才短期組國家隊的情況,我們一直就是地方隊披上國家隊戰袍,就得上場去跟其他有長期計畫與發展政策的國家隊去拼鬥!說實在,台灣如果這一仗贏了獎牌,反而不免有些僥倖。這一役輸了0.111秒,但是以台灣的地方隊對戰國家隊的條件之下,第四名,我覺得此役已是無愧,也代表著台灣確實存有發展的潛力與條件,只是接下來的路要怎麼繼續發展下去,著實令人擔憂。

看更多

大都降解,不然怎解?

在現在社會中的台北街頭,似乎永遠都有半口氣卡在喉嚨吐不出來。凡人如我們,在美食和睡眠中持續尋找著解答,卻總是徒勞無功。如果今天天氣下著雨,請...

疫情間與解封後的,上海自行車人

眾所周知只有被關起來才有時間寫文章的大橘又來了,6/1全城開放後, 疫情後的報復性單車熱潮, 兩個月的封閉生活如同一場夢般, 尤其是作為一個...

曾文溪Gravel fundo 初心者上路囉!

要賣刮鬍刀之前,先把自己的鬍子刮乾淨。要講Gravel bike,自己都沒騎過,還有甚麼好說的。帶著初心的我,以為自己是野狼,結果誤入森林變...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