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行業的跨文化溝通 如何增加自己的文化力

2021.8.26 週四
為什麼要加強文化力?文化力跟自行車行業有甚麼關係?
大橘老師大頭照

大橘

自行車行業小學生,負責零售通路與業務,非常弱的自行車愛好者。

上圖為美國的Pedal Milwaukee, Wisconcin.

歡迎來到大橘的第一篇自行車行業隨筆,筆者是一名自行車行業的小學生,實際的從業經歷如果算全職還不到十年,加上打工可能有十二到十三年。也曾經待過學界和電子業,目前在海外上班,除了負責自行車零售跟批發外,也擔當海外銷售公司跟經銷商的溝通等幕僚工作,曾經籌辦過15+以上國家語言的會議,深切感覺到自行車行業雖小, 卻是最好的認識世界的道場。

我舉個例說吧!如果不是自行車行業,你在電子業或是其他傳統產業,能夠很快的接觸到各個文化與語種的人嗎?你能很快地站在全球的層面去看競爭者分析嗎?而這在自行車業是可能的,只要你有基本的英語溝通能力跟願意學習的心,不需要相關學歷,你就能很快地對這個行業有基本的認識與了解,同時又能體驗到每一處的文化風土民情。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而自行車產業可以讓你在工作之餘,更快的認識到這個世界!

坦白說,如果您去Google「文化力」這三個字,得到的可能都是偏企業或是國家層面的解釋,但我今天想分享的是作為一個個人,你我都只是局內人,而非造局者,我們為什麼要提升自己的文化力,快速融入並能跟當地的市場或朋友打成一片呢?

我的理解是這世界如此多元,自行車行業給了我們機會來接觸多種文化,如同你入寶山,而你自己的心態,決定了你能走多遠。你認為你的客戶(不管來自歐洲/東南亞/中東)是希望跟一位熱愛他們文化,跟他們有共同語言的人合作,還是一個抱著高高在上心態,以批判跟論斷視角來談生意的人合作呢?


文化力的快速融入與好處

提升自己的文化力能讓你人在異地時,能快速地跟當地朋友找到共同話題,哪怕要長期出差也不感覺辛苦,而是用一個新的視角來看每件事,大到國家大事貿易談判,小到飯店的擺設,用餐時的小習慣等,也會影響著你的客戶/上司/合作方/同事對你的看法,因為你是否真的了解他們的文化,喜歡他們的食物這個騙不了人,對方是能感受到的,同時也增進彼此的了解跟合作,如果你願意試著去學幾句當地的語言就更好了,只要能說幾句早安晚安謝謝等,很大程度的會增進工作效率。

筆者工作已超過20年,也在美國留學過。坦白說,作為中文使用者,我們先天上在數字跟邏輯上有很大的優勢(給自己一個挑戰: 在每一封商業郵件裡用表格來表達你的意思, 少用文字跟主觀性敘述),人跟人的差距沒這麼大,你差的只是要克服語言跟文化上的距離!不管您是想創業,還是在工作上提升,加強自己的文化力,不但開啟你的世界之窗,同時也可以讓你看到商業上的觸覺,了解國外的自行車產品趨勢跟風氣,難道這不會有商機嗎?

這個行業中我很佩服的一位大陸義烏的老闆,早在2010年前就看到了海外電商的潛力。

很早就布局海外電商,而不僅僅只是在大陸的電商紅海中廝殺。

結合了亞馬遜的東風,將大陸的製造實力往海外運,他的營業額在10年漲了20倍,目前已經在籌備上市,你不能不佩服他的眼光,如果只把視角放在大陸內銷是做不到的。

另一位國內的某自行車整車品牌,雖然市佔率沒有主流幾個品牌高,但一直用心做產品,尤其是看到了Cyclo cross(越野公路車)的潛力(日本早已流行多時),在2016年就有相關產品出來,而當時亞洲市場主流品牌還在拚登山車紅海,儘管這項產品走不了量,但贏得了車友間的好評造就良好的口碑,如果不是時刻盯著海外的風潮,也是不會發現的。

筆者在前幾年曾經很幸運被指派協助韓國公司的改造工作,在去之前,其實我這輩子也就只去韓國玩過一次,韓語更是完全聽不懂,我卻在短短一到兩年內獲得了他們的認同,甚至在一個國際會議的收尾時,其他的外國同事一直以為我是韓國公司的,韓國同事一直把我當半個韓國人看,這也是因為我展現了文化力,沒有高高在上的緣故。

到了韓國不吃一趟燒肉,怎麼對得起自己呢?(韓國)
韓國: 埔項港的日出

如何增強文化力

那麼,不是富二代的你跟我,怎麼增加文化力跟競爭力呢?其實沒有很難,我總是跟朋友說,自行車行業不是在研發火箭(英文裡說的: It's not rocket science!)你不需要一個博士學歷才能開始,我也見過只有初中學歷的店老闆,自己去學英文,成功實現人生的逆襲,你只需要先做好兩件事:英文跟國際觀!

1. 英文還是英文

這個聽起來很老生常談,我也不是英語補習班,沒打算賣課程,事實上,我目前也還在學習日文中,英文雖然從小教,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這件事的重要性,筆者雖然去過美國念書,但去之前考托福兩次,一次PBT(暴露年紀)243(滿分300),一次IBT 93(滿分120),都不算頂尖,到了美國後一樣可以正常交流,我們華人有個壞習慣,喜歡去取笑別人的發音不標準,事實上,當你到了美國後,甚至未來跟來自德國/日本/韓國/印度的人溝通時,你會發現口音根本就不重要,只要敢講,你已經贏過別人一半以上,英文說重要很重要,說不重要也就這樣,他就是你通往世界的窗,就像一位鐵人三項運動員就是必須練游泳,可以游的不好,但千萬別讓他阻礙了你的發展。一直以來我更佩服那些沒有出過國卻全力自習的夥伴們,事實上,在工作上,沒有出過國,英文能力比我還優秀的比比皆是,我的一位大老闆就是。而我也遇到很多父母砸了很多錢,到後來卻幾乎忘光怎麼說的人。

如果在職,打算磨練自己的英文實力,我會建議去考個TOEIC(筆者2009考的, 950分),因為這就是職場會用到的英文,平常要求自己多聽英文歌,看美劇練口語。

同時看到好文章,一定要大聲朗誦下來,也不要怕別人笑,去買原文的青少年小說之類來讀,因為具可讀性,可以快速提升你的閱讀速度,筆者就是在高中時看原文的哈利波特來練,女生想看暮光之城也可以,或者歐美系的推理小說,對甚麼感興趣就讀哪個,如果還是讀不下去,去找漫威的漫畫來看。聽力部分則是在家一個人時就開著CNN/BBC等,甚至不定期要求自己不開字幕看美劇等,其實我們並不要求完全理解,因為當商業溝通時,還有手勢語氣等,結合這些能判斷出對方的意思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行有餘力,能再多學一門語言,那你的前途更是無量了,我的一位好友在葡萄牙工作,他跟我說他為了避免都只能靠英文跟同事溝通,現在已經在學葡文了,你怎能不佩服這種人呢?畢竟你我都知道,所謂的工作能力,大部分比的是執行力/效率/邏輯能力,不是學歷也不是專業能力,更是比你的人脈跟資源整合力,那麼誰能更好的溝通?誰比較接地氣?不就是分出勝負的關鍵嗎?也許你說你的工作不需要用到英文溝通,但如你在自行車行業,除非你打算一輩子只做眼前工作,我看不到學習英文的壞處!


幾個網站必看的海外自行車訊息

https://www.bicycleretailer.com/   Bicycle Retailer:分享眾多行業消息,更多的站在店家的立場來看事情。

https://www.bikeradar.com/   Bike Radar:不用多說,權威的評測媒體。

https://www.bike-eu.com/   Bike Europe:偏行業訊息。

https://www.bikebiz.com/    Bike Biz:英國的行業媒體,可以學習很多推廣自行車的方法!

https://bikerumor.com/   Bike Rumor:專門跟進許多新產品的發表等,也開放投稿!

https://momentummag.com/  Momentum Mag:不是某品牌的網站,而是加拿大一個媒體,推廣城市騎行,很棒!大家都應該上去看看!

https://cyclingmagazine.ca/   Cycling Mag:大部分的單車媒體都要你訂閱,這個不用。


2. 關心世界大事, 了解當地文化,千萬不可以批評踩地雷

我總是這樣,如果出差,不管去哪個國家或語言,飛機一落地後,我一定拿一份當地報紙,了解一下最近發生的事(一般飛機上都會有),到了飯店也是一直看當地的電視節目,還有先上網看一下當地的人口,地理位置跟最近的大事,如果是日韓或英語系國家,可以事前看一部當地的電影或劇集,以及當地的簡單問候語,這些都可以幫你快速地拉近跟本地人的距離從而得到更多資訊,以及科學的推理辦法,ex:當我們在判斷日本市場有多大潛力時,我們可以參考競爭品牌的數據,跟人口基數,一般來說對方能做到的,我們沒理由不能做。 像是美國跟歐洲,因為有自行車公會,很多數據都是公開的,對於亞洲市場來說, 只能用競品跟自有品牌的佔比來推斷了。

千萬別抱著刻板印象去,比如韓國就是要狂喝到半夜,結果我第一次去出差,對方根本不應酬的,下班後就回家!對於發生的事情,只要非惡意,試著接受,我其實是不吃海鮮的人,但是應酬時我一定會吃,酒的話也會喝,不過會跟對方說清楚我不太能喝,也不要浪費錢在我身上。我還記得第一次跟日本政府官員應酬時,對方千交代萬交代,不管對方叫你吃甚麼,你都要吃,,不吃魚的我只好夾著鼻子吃了壽司的原型:發酵的魚肚子包著醋飯,味道類似西方的藍起司.....有點像我們的毛豆腐....吃完馬上喝一杯酒!但當我問對方怎麼不吃時,對方說: 我們年輕人都不吃這個的......

對於種族及政治的話題,千萬小心,關心當地大事,更要擔心不要踩雷,比如說日韓間雖緊密,但彼此仍是存有芥蒂的,歐洲各國間,其實也存著刻板印象,在開玩笑時,更要避免開人身/性別/種族相關等玩笑,這就是為什麼英國人喜歡聊天氣,這是最安全的,然後聊公事,在慢慢去問對方為什麼會來公司,他的奮鬥歷程,沒有人不喜歡一個聽眾!

共情能力在推動新的策略時尤其重要,有時候需要先聆聽,先接觸了解,你可以想像一樣的政策,執行下去後,法國人跟德國人是完全不一樣的產出,但是對方卻不一定會正面的跟你說明,需要你不斷的旁敲側擊。

一旦你產生了文化共情力後,你的世界會變得很有趣,因為你會深切的感覺到自己並不孤獨,這世界之大之有趣,正在等著你。前一陣子英國脫歐鬧的沸沸揚揚,我們全歐開會時,大家就故意把英國的總經理孤立起來XD 當然是開玩笑,我們法國的總經理則是阿爾及利亞裔,當過軍人後才取得法國籍,我相信他身上有很多的故事;每當有人指點江山時,我總是會想,你真的知道江山有多大嗎?隨著我們知道的越多,我們越感覺自己的渺小,卻也更感覺到未來的可期。


用自行車來丈量世界,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這個行業每年的大拜拜就是歐洲展,如同自行車界的聖地一般,雖然這幾年受到經濟不景氣影響,各大品牌紛紛撤出,且也不鼓勵各分公司派人前往,但如果時間許可,我會建議所有的從業人員自費也應該前往一趟,去看看我們的產品是如何被應用的,多跟優秀的人群接觸來提升自己,整個小鎮上瀰漫著自行車的狂熱愛好,以及眾多的業界傳奇!這是我們這個行業的最大好處,雖然待遇算不上很好,但如果你是真心熱愛自行車文化的人,會在當中找到很多的樂趣,畢竟你能想像在Nike工作的人不愛運動嗎?

同樣的,當我們在估算一個市場的潛力跟流行時,跟當地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日本每年要進口百萬台的自行車,大部分卻是通勤款,因為當地人已很習慣自行車加地鐵的通勤方式,歐洲為何興起電動自行車?因為騎行人口的老化,加上政府的刻意引導跟政策補貼,美國為什麼電動助力車偏向專業運動跟遊玩取向?因為大家都開車沒有通勤市場,但人們愛好戶外運動....韓國人口是日本一半左右,為什麼市場這麼小?因為多山且自行車騎士缺乏路權... 為什麼登山車在大陸賣的好?這問題就跟SUV為什麼在大陸賣的好一樣,地形加上家長認為安全的心態等…

圖為歐洲展場地旁小鎮的遊艇港口,美不勝收(德國)
德國沒有速限....懂得都懂,看展也要體驗速度!
倫敦的Rapha總店(英國)

選擇自行車生活,就是選擇幸福快樂

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我真心相信,各位捫心自問,你這一生要的是甚麼?你可能比巴菲特有錢嗎?你可能比政府領導更有權勢嗎?你可能比好萊塢明星更受歡迎嗎?個人以為能否創業要分成幾個板塊:出身/學歷/努力/運氣/選擇,各佔20%,而很多人在某一塊天生就是0分,但是你可以靠著自己後天的努力去彌補,完成一個及格的人生答卷。成功的定義更是如此,事業/家庭/感情/朋友/財富,也許我們不可能每一樣都滿分,但我們努力去把每一項都填滿,不要留下遺憾!培養文化力,拓展眼界並不是要馬上能得到功利的回報,而是希望更深刻的理解與熱愛這個世界!

坐渡輪橫越瀨戶內海(日本)
美麗琵琶湖(日本)

看更多

92公里的距離

有些人在我們生命中擦肩而過,跟流星一般,不曾停留。 但朋友如行星一般,一顆顆點亮了整個宇宙。 餘生太漫長,只有棋逢對手,才能酣暢淋漓, 這輩...

熊大碎碎念-米其林上的自行車行業標準

年輕時看籃球就是單純看球,沒什麼想法。前陣子看球賽,邊看邊想:「為什麼籃框高度3.05米?誰制定的?誰說了算?為什麼大家都遵循這個標準?」

自行車騎士因為疫情只能活在夢境中

台灣腳踏車休閒的愛好者,最近一定很痛苦。雖然心裏知道是必需的,但盡量不要出門的限制,總是心裡難受。不過人們總是可以找到出路,更何況是愛好自由...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